1. 绪论 | 第1-12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关于岩爆的定义 | 第9页 |
1.2.2 岩爆烈度分级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3 岩爆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2 大台井概况及基本力学参数测试 | 第12-27页 |
2.1 大台井概况 | 第12-18页 |
2.1.1 井田概况 | 第12-13页 |
2.1.2 井田地质构造 | 第13-15页 |
2.1.3 煤系及煤层 | 第15-18页 |
2.2 基本力学参数测试 | 第18-27页 |
2.2.1 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原理 | 第18页 |
2.2.2 实验原理 | 第18-20页 |
2.2.3 实验原始数据 | 第20-26页 |
2.2.4 大台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结果 | 第26-27页 |
3 大台井岩巷掘进岩爆发生机理 | 第27-43页 |
3.1 岩爆的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 第27-31页 |
3.2 巷道岩爆的发生条件 | 第31-32页 |
3.3 巷道岩爆的尖点突变模型 | 第32-43页 |
3.3.1 岩爆尖点突变模型 | 第32-34页 |
3.3.2 岩石的本构模型(三次曲线软化模型) | 第34-43页 |
4 物理相似模拟实验 | 第43-69页 |
4.1 相似理论 | 第43-47页 |
4.1.1 相似原理 | 第43页 |
4.1.2 相似概念 | 第43-44页 |
4.1.3 相似定理 | 第44-47页 |
4.2 相似材料模型法 | 第47-49页 |
4.2.1 相似材料模型法的基本概念 | 第47页 |
4.2.2 相似材料模型法的单值条件和相似判据 | 第47-49页 |
4.3 大台井深部岩巷掘进岩爆平面应变模拟试验研究 | 第49-55页 |
4.3.1 研究目的 | 第49页 |
4.3.2 –410m 巷道模拟基本条件 | 第49页 |
4.3.3 岩巷模拟范围的确定 | 第49-50页 |
4.3.4 相似模型参数的计算 | 第50-51页 |
4.3.5 相似材料配比的选择 | 第51-52页 |
4.3.6 平面加载试验台结构尺寸及模型装填设计 | 第52-54页 |
4.3.7 平面模型加载计算 | 第54页 |
4.3.8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55页 |
4.4 大台井岩巷岩爆三维模型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 第55-69页 |
4.4.1 模拟基本条件 | 第55-56页 |
4.4.2 模拟范围的确定 | 第56页 |
4.4.3 相似模型设计 | 第56-57页 |
4.4.4 相似模型参数的计算 | 第57-59页 |
4.4.5 模型上相似材料配比强度的选择 | 第59页 |
4.4.6 模型上煤层和各岩层尺寸的计算 | 第59-60页 |
4.4.7 相似模型装填设计 | 第60-62页 |
4.4.8 模型上观测仪器设置 | 第62-63页 |
4.4.9 模型上载荷计算 | 第63页 |
4.4.10 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63-69页 |
5 超前钻孔法的数值模拟 | 第69-80页 |
5.1 钻孔卸压原理 | 第69-72页 |
5.2 钻孔卸压法的巷道布置方式 | 第72-79页 |
5.2.1 基于 ANSYS 软件的数值模拟 | 第73-7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