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表 | 第1-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6页 |
前言 | 第16-37页 |
1 禽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综述 | 第16-30页 |
·马立克氏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6-19页 |
·病原学研究 | 第19-21页 |
·流行病学 | 第21-23页 |
·发病机理 | 第23页 |
·临床症状 | 第23-24页 |
·病理变化 | 第24-25页 |
·鉴别诊断 | 第25-27页 |
·常规诊断 | 第25-26页 |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26-27页 |
·防制 | 第27-30页 |
·疫苗的免疫机理 | 第27-28页 |
·常规疫苗 | 第28页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28-29页 |
·基因工程缺失苗 | 第29页 |
·基因工程重组疫苗 | 第29-30页 |
2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REV)的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病原学 | 第30-32页 |
·病毒粒子形态及基因组 | 第30-31页 |
·REV 分类 | 第31-32页 |
·活力与稳定性 | 第32页 |
·流行病学 | 第32-33页 |
·宿主 | 第32页 |
·传播感染 | 第32-33页 |
·发病机制 | 第33-34页 |
·细胞的转化及基因调控 | 第33页 |
·免疫抑制 | 第33-34页 |
·临床及病理变化 | 第34-35页 |
·急性网状细胞瘤 | 第34页 |
·矮小综合征 | 第34页 |
·慢性肿瘤 | 第34-35页 |
·诊断 | 第35-36页 |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35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 | 第35页 |
·鉴别诊断 | 第35-36页 |
·防制 | 第36-37页 |
研究内容 | 第37-86页 |
试验一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共感染肉鸡时病毒血症的相互作用 | 第37-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病毒 | 第38-39页 |
·R EV | 第38页 |
·MDV | 第38-39页 |
·实验用商品代肉鸡 | 第39页 |
·实验鸡的免疫和攻毒 | 第39-40页 |
·病毒血症的检测 | 第40-41页 |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强毒株MDV 蚀斑法对MDV 病毒血症水平的测定 | 第40页 |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强毒株REV 蚀斑法对REV 病毒血症水平的测定 | 第40-41页 |
·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第41页 |
·IFA检测MDV 抗体效价 | 第41页 |
·IFA 检测REV 抗体效价 | 第41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 | 第41-47页 |
·MDV 和REV 在IFA 中显示的病毒蚀斑 | 第41-42页 |
·REV 母源抗体对REV 病毒血症的影响 | 第42-43页 |
·REV 与MDV 共感染对病毒血症的相互影响 | 第43-44页 |
·REV 共感染对MDV 病毒血症的影响 | 第43-44页 |
·MDV 共感染对REV 病毒血症的影响 | 第44页 |
·MDV 和REV 共感染对抗体效价的相互影响 | 第44-47页 |
3 讨论 | 第47-50页 |
试验二 MDV重组野毒株GX0101的纯化 | 第50-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4页 |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制备 | 第51页 |
·MDV 野毒株和REV 单克隆抗体 | 第51页 |
·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MDV 野毒株GX0101 中混有的REV | 第51-52页 |
·PCR检测GX0101有无游离REV | 第52-53页 |
·REV前病毒DNA的提取 | 第52-53页 |
·PCR 扩增病毒env 和LTR 基因 | 第53页 |
·PCR 产物的电泳 | 第53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经去除后GX0101 中有无混有游离REV | 第53-54页 |
·PCR 检测经去除后GX0101 中有无混有游离REV | 第54页 |
2 结果 | 第54-58页 |
·MDV 野毒株GX0101 中混有的REV 的检测 | 第54-55页 |
·PCR 检测GX0101 有无游离 REV | 第55-56页 |
·用有REV 母源抗体的三黄鸡去除GX0101 中混有的游离REV 后的检测 | 第56-57页 |
·PCR 扩增env 和LTR 基因检测经三黄鸡去除后GX0101 中有无混有游离REV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试验三 MDV 野毒GX0101 克隆株基因组中REV LTR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60-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6页 |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制备 | 第61页 |
·GX0101 毒株的扩增及冻存 | 第61页 |
·GX0101 毒株的克隆化 | 第61页 |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61-62页 |
·病毒的增殖和细胞DNA 的提取 | 第62页 |
·MDV 和REV 间整合位点相关序列的扩增 | 第62-66页 |
·MDV 和REV 间整合位点相关序列的扩增的引物 | 第62页 |
·MDV 和REV 间整合位点相关序列的扩增程序 | 第62-63页 |
·PCR 产物的电泳 | 第63页 |
·PCR 产物的回收和定量 | 第63-64页 |
·DNA的连接反应 | 第64页 |
·TG1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64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64-65页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65页 |
·重组质粒DNA 的酶切鉴定 | 第65-66页 |
·PCR 产物的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66页 |
2 结果 | 第66-73页 |
·三黄鸡体中GX0101 的分离 | 第66页 |
·GX0101 克隆株的获得 | 第66-68页 |
·整合进GX0101 基因组中的REV 片段的扩增结果 | 第68-71页 |
·整合进GX0101 基因组中的REV 片段的扩增引物 | 第68-69页 |
·整合进GX0101 基因组中的REV 片段的扩增结果 | 第69-71页 |
·整合进GX0101 基因组中的REV 片段的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 | 第71-73页 |
3. 讨论 | 第73-86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00-101页 |
个人简介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