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抗病无核葡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葡萄育种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基因工程在葡萄抗病无核育种上的应用 | 第14页 |
·葡萄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葡萄再生系统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葡萄遗传转化方法 | 第17页 |
·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葡萄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实验菌株及质粒 | 第22页 |
·实验转化目的基因 | 第22页 |
·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22-26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PCR 引物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试验用溶液 | 第24-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3页 |
·葡萄无菌系的建立 | 第26-27页 |
·葡萄胚性愈伤组织及胚状体的诱导 | 第27页 |
·抗生素浓度筛选试验 | 第27页 |
·葡萄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探索 | 第29页 |
·葡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29-30页 |
·GUS 活性的组织化学检测 | 第30-31页 |
·转化植株的荧光蛋白检测 | 第31页 |
·转化植株PCR 检测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47页 |
·葡萄器官再生结果 | 第33-38页 |
·葡萄不同组织器官的再生对基本培养基的要求 | 第33-34页 |
·6-BA 对三种无核葡萄不同器官再生的影响 | 第34-35页 |
·TDZ 对葡萄器官再生的影响 | 第35-37页 |
·葡萄叶片、叶柄和茎段再生最适培养基的获得 | 第37-38页 |
·葡萄再生植株的伸长培养及生根培养结果 | 第38页 |
·爱莫无核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诱导结果 | 第38-39页 |
·潮霉素抗性筛选结果 | 第39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39-42页 |
·目的基因PCR 产物及其克隆 | 第39-41页 |
·pWR306- GLOXrg 植物表达载体的建立 | 第41页 |
·农杆菌质粒PCR 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探 | 第42-44页 |
·烟草叶片再生结果 | 第42页 |
·转基因烟草的获得 | 第42-43页 |
·转化烟株的检测 | 第43-44页 |
·葡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44-45页 |
·农杆菌侵染时间和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 | 第44页 |
·植物材料与农杆菌共培养天数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 | 第44页 |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结果 | 第44-45页 |
·转化后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45页 |
·转基因葡萄植株的检测及获得 | 第45-47页 |
·GUS 检测 | 第45页 |
·GFP 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PCR 检测结果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7-51页 |
·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葡萄不同器官再生的影响 | 第47页 |
·不同激素对爱莫无核胚状体增殖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抗生素对农杆菌抑制效果的比较及对植物材料再分化的影响 | 第48页 |
·延迟筛选及梯度筛选对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影响 | 第48-49页 |
·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在转化筛选上的应用 | 第49页 |
·葡萄两种不同再生方式的遗传转化效率的结果比较 | 第49-50页 |
·存在问题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缩略词表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