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的流动--对初中生社会关系网络的探究
导言 | 第1-21页 |
第一章 学生是怎么送礼的 | 第21-32页 |
第一节 小林的礼物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学生的礼物交换表现 | 第22-27页 |
第三节 学生礼物交换的比较分析 | 第27-32页 |
第二章 学生为什么要送礼 | 第32-37页 |
第一节 “关系本位”的中国特色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社会资本——关系是如何起作用的 | 第33-35页 |
第三节 维持资源还是获取资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学生的礼物关系结构 | 第37-44页 |
第一节 同质性礼物交换与异质性礼物交换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两面派”的尴尬礼物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学生礼物交换的框架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节 工具性异质礼物交换与结构性约束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礼物交换创造的权力与地位 | 第44-49页 |
第一节 影响礼物交换中社会权力的因素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权力分化规则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礼物交换的伦理与表演准则 | 第49-56页 |
第一节 表演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关系伦理 | 第51-56页 |
第六章 结语:学生礼物交换的社会功能 | 第56-59页 |
第一节 礼物交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世界 | 第56-57页 |
第二节 礼物交换促进学生亚文化发展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