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墨竹”诗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早期的咏竹诗与北宋初期的"墨竹"吟咏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咏竹诗及其比德观的形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墨竹"的起源 | 第12-15页 |
第三节 蜀地的墨竹画 | 第15-16页 |
第四节 江南的墨竹画 | 第16-17页 |
第五节 北宋的墨竹画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文、苏"墨竹"画的艺术创新与诗学思想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文同的墨竹与诗歌思想 | 第20-25页 |
一 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 | 第20-24页 |
二 墨竹艺术:"胸有成竹"论和"身与竹化"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苏轼的墨竹美学思想:"士人画"的提倡者 | 第25-30页 |
一 吾为墨竹,尽得与可之法 | 第26-27页 |
二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地位与影响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宋金的墨竹诗画艺术 | 第32-37页 |
第一节 湖州竹派的继承者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王庭筠及金人的墨竹诗画艺术 | 第33-37页 |
第四章 元初的墨竹诗画 | 第37-46页 |
第一节 以书入画的墨竹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湖州竹派的中兴——写实的墨竹传统 | 第38-42页 |
一 神似兼备:高克恭的墨竹诗画艺术 | 第38-40页 |
二 李珩的墨竹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士大夫画的巅峰:赵氏墨竹一门 | 第42-46页 |
一 古意说:贵有古意和不求形似 | 第43-44页 |
二 书画用笔同法论 | 第44-45页 |
三 赵氏墨竹画派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墨竹"文人画"的兴起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墨竹的独立:文人画的开端 | 第46-48页 |
一 墨竹本身的独立:画品与人品 | 第46-47页 |
二 墨竹探索——笔与墨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文人画的实践者:顾安墨竹艺术 | 第48-49页 |
第三节 融入生命的体验:吴镇墨竹艺术 | 第49-51页 |
一 墨戏:笔墨的主体精神 | 第50-51页 |
二 生命的物体 | 第51页 |
第四节 逸:文人画的巅峰 | 第51-54页 |
一"逸笔"与"逸气"说 | 第52-53页 |
二 写意:萧散简远,恬淡虚静的风格 | 第53-54页 |
第五节 趣:王蒙墨竹画地追求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