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物理学论文

朝前区强子相互作用及p-air非弹性作用截面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引言第9-22页
   ·宇宙线基本知识第9-12页
     ·宇宙线的分类及成分第9-10页
     ·宇宙线的能谱第10-11页
     ·宇宙线的起源及加速机制第11-12页
   ·级联簇射第12-18页
     ·电磁级联第12-15页
     ·核-电磁混合级联簇射第15-16页
     ·广延大气簇射第16-18页
   ·强子碰撞的多粒子产生第18-22页
     ·碰撞过程的分类第18-19页
     ·描述多粒子末态的物理量第19-22页
第2章 检验强子相互作用模型的必要性第22-34页
   ·膝区宇宙线成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2-25页
     ·直接测量的局限性第23页
     ·膝区宇宙线研究的“二义性”困扰第23-25页
   ·检验强相互作用模型的必要性第25-30页
     ·加速器实验及其局限性第25-26页
     ·几种描写强子作用的唯象模型第26-28页
     ·模型的不确定性第28-29页
     ·Monte Carlo模拟与实验数据的差异第29-30页
   ·高海拔间接测量实验第30-32页
   ·论文技术路线第32-34页
第3章 工作能区选择与实验方案设计第34-41页
   ·羊八井 ARGO实验第34-36页
   ·KASCADE强子量能器第36-37页
   ·工作能区的选择第37-39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39-41页
第4章 Monte Carlo模拟及数据处理第41-60页
   ·CORSIKA对 EAS的描述第41-43页
   ·数据积累第43-50页
     ·EAS数据积累第43-44页
     ·数据样本估计第44-45页
     ·EAS模拟运算的改进第45-48页
     ·能谱指数的确定第48-50页
   ·低空质子事例的选择条件第50-52页
   ·直达质子样本选择标准和选择效率第52-54页
   ·结果第54-60页
     ·朝前区强子相互作用研究第54-56页
     ·σ_(p-air)~(in)测量结果及误差分析第56-60页
结论和下一步工作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 Services的项目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水稻鞘氨醇磷酸酶基因OsSPP1的克隆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