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1章 引 言 | 第6-18页 |
·研究背景综述 | 第6-11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1-14页 |
·研究的意义与局限 | 第14-16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关系的两端——室内环境控制与建筑空间形态 | 第18-37页 |
·建筑环境控制学综述 | 第18-20页 |
·室内环境控制与空间形态的分析 | 第20-32页 |
·自然采光、通风控制与空间形态 | 第32-37页 |
第3章 前人的脚步——国内外研究、创作实例分析 | 第37-104页 |
·早期采用适宜技术的创作实践分析 | 第38-65页 |
·近期趋于高技术的创作实践分析 | 第65-93页 |
·国内相关实践分析(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超低能耗示范楼为例 | 第93-98页 |
·小结 | 第98-104页 |
第4章 初步的探索——研究对象的框架模型及描述 | 第104-125页 |
·实例的综合分析与归纳 | 第104-109页 |
·室内环境控制与建筑空间形态的关系框架模型 | 第109-113页 |
·S、S’空间的初步描述 | 第113-115页 |
·中庭的室内环境与空间形态 | 第115-123页 |
·结语 | 第123-125页 |
第5章 实践的尝试——以邯郸地税局数据处理中心项目为例 | 第125-139页 |
·项目背景简介 | 第125-127页 |
·原方案空间分析 | 第127-132页 |
·优化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 第132-138页 |
·小结——实践的启示 | 第138-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