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 第12-31页 |
(一) 缺陷产品召回的定义、特征、历史沿革 | 第12-16页 |
1. 定义 | 第12页 |
2. 特征 | 第12-13页 |
3. 历史沿革 | 第13-16页 |
(二) 政府介入缺陷产品召回的必要性分析及召回的性质分析 | 第16-19页 |
1. 必要性分析 | 第16-17页 |
2. 召回的性质分析 | 第17-19页 |
(三) 国内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 | 第19-22页 |
1. 国外 | 第19-20页 |
2. 国内 | 第20-22页 |
(四)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相近制度的区别 | 第22-28页 |
1. 缺陷产品召回与三包 | 第22-24页 |
2. 缺陷产品召回与强制收回 | 第24-25页 |
3. 缺陷产品召回与回收 | 第25-26页 |
4. 缺陷产品召回与一般民事赔偿 | 第26页 |
5. 缺陷产品召回与质量认证 | 第26-28页 |
6. 缺陷产品召回与缺陷产品管理 | 第28页 |
(五) 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我国的作用和意义 | 第28-31页 |
1. 作用 | 第28-29页 |
2. 意义 | 第29-31页 |
二、国内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31-52页 |
(一)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体系与管理模式的比较 | 第31-36页 |
1.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体系的比较 | 第31-33页 |
2.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管理模式的比较 | 第33-36页 |
(二)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具体操作的比较 | 第36-52页 |
1.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召回对象的比较 | 第36-41页 |
2.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参与方权利义务的比较 | 第41-44页 |
3.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召回程序的比较 | 第44-48页 |
4.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召回的有效率的比较 | 第48-52页 |
三、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构建 | 第52-65页 |
(一) 我国现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的综合评析 | 第52-56页 |
1. 立法体系 | 第52-53页 |
2. 立法内容 | 第53-55页 |
3. 相关制度 | 第55-56页 |
(二)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构建 | 第56-62页 |
1. 对已有的相关法律进行完善 | 第56-58页 |
2. 制定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法规体系 | 第58-62页 |
(三) 建立完善的技术条件 | 第62-63页 |
1. 建立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 | 第62页 |
2. 建立权威的专家委员会 | 第62页 |
3. 建立客观公正的检测机构 | 第62-63页 |
(四)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 第63-65页 |
1. 防止系统性缺陷产品的产生 | 第63页 |
2. 提出召回预案 | 第63-65页 |
结束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