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南海北部营养盐结构特征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不同海域营养盐的结构与特征第16-23页
     ·河口和近岸海域的营养盐结构与特征第16-18页
     ·开阔海域和大洋的营养结构与特征第18-23页
   ·南海营养盐研究概况第23-26页
     ·南海营养盐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24-25页
     ·目前南海营养盐调查存在的问题与争议第25-26页
   ·本文研究目标第26页
   ·论文框架第26-27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第27-44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7-33页
     ·南海北部海域气候与表层流第28-29页
     ·南海北部的水团第29-30页
     ·南海的中尺度海洋现象第30-33页
   ·样品的采集及分析方法第33-44页
     ·采样站位第33-35页
     ·分析方法第35-38页
     ·固氮作用的测定第38-42页
     ·营养盐加富培养实验第42-44页
第三章 镁共沉淀法(MAGIC)测定低浓度磷酸盐第44-56页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0页
   ·南海北部低浓度磷酸盐的分布第50-56页
     ·南海北部表层磷酸盐的水平分布第50-53页
     ·南海北部低浓度磷酸盐的垂直分布第53-56页
第四章 营养盐与水文及生物活动的耦合第56-78页
   ·南海北部营养盐分布概况第57-62页
     ·南海北部营养盐浓度水平第57-58页
     ·南海北部表层营养盐水平分布状况第58页
     ·南海北部营养盐垂直分布状况第58-62页
   ·2004 年冬季营养盐与水文要素的关系第62-69页
     ·冬季航次的 A 断面第62-64页
     ·冬季航次之 B 断面第64-66页
     ·冬季航次之 C 断面第66页
     ·冬季航次之 D 断面第66-69页
     ·2004 年冬季水文条件对营养盐的影响小结第69页
   ·2004 年夏季营养盐与水文要素的关系第69-73页
     ·夏季航次之 A 断面第69-70页
     ·夏季航次之 C 断面第70页
     ·夏季航次之 D 断面第70页
     ·2004 年夏季水文条件对营养盐的影响小结第70-73页
   ·南海北部营养盐与生物活动的关系第73-78页
     ·叶绿素a 的分布第73-75页
     ·表层浮游植物类群组成的分布第75-78页
第五章 南海北部的营养盐限制第78-95页
   ·南海北部营养盐之间的比例第79-81页
   ·营养盐加富培养实验结果第81-92页
     ·近岸(河口)培养实验结果第81-84页
     ·远岸(陆架和陆坡)培养实验结果第84-92页
   ·南海北部的固氮作用第92-95页
     ·固氮生物(束毛藻)的丰度第92-93页
     ·氮异常第93-95页
第六章 结论第95-97页
   ·本论文总结第95-96页
   ·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工作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9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科研活动和发表的论文第109-110页
 参加的研究课题第109页
  参加的科研活动第109页
 发表的论文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亚热带三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土壤呼吸研究
下一篇:支持自适应拥塞控制的扩展OSPF路由协议网络模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