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铅污染的来源 | 第13-14页 |
| ·铅的危害 | 第14-19页 |
| ·铅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 第14-17页 |
| ·铅对造血系统的危害 | 第17-18页 |
| ·铅对肝脏、肾脏的危害 | 第18-19页 |
| ·铅对骨骼的危害 | 第19页 |
| ·铅对生殖系统的危害 | 第19页 |
| ·其它的危害 | 第19页 |
| ·我国儿童铅中毒现状 | 第19-20页 |
| ·铅中毒诊断标准 | 第20页 |
| ·排铅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西药排铅 | 第20-21页 |
| ·传统驱铅药物 | 第20-21页 |
| ·维生素类药物 | 第21页 |
| ·碘化钾(KI) | 第21页 |
| ·金属硫蛋白(MT) | 第21页 |
| ·中药排铅 | 第21-22页 |
| ·天然产物排铅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小鼠全血和组织铅含量的测定 | 第26-34页 |
| ·小鼠全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 第26-30页 |
| ·仪器 | 第26页 |
| ·试剂 | 第26页 |
| ·血铅标准管的配制 | 第26-27页 |
| ·仪器条件 | 第27-29页 |
| ·标准工作曲线 | 第29-30页 |
| ·样品测定 | 第30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30页 |
| ·精密度与检测限 | 第30页 |
| ·小鼠肝、脑、肾、骨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 第30-33页 |
| ·仪器 | 第30-31页 |
| ·试剂 | 第31页 |
| ·仪器条件 | 第31页 |
| ·标准工作曲线 | 第31-32页 |
| ·样品预处理及其铅含量测定 | 第32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32页 |
| ·精密度与检测限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建立铅中毒小鼠模型 | 第34-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动物实验 | 第34页 |
| ·观察指标与测定 | 第34-36页 |
| ·小鼠的饮用水量 | 第34-35页 |
| ·小鼠的体重 | 第35页 |
| ·小鼠的进食饲料量 | 第35页 |
| ·小鼠全血和组织的采集 | 第35-36页 |
| ·统计分析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 ·小鼠的饮用水总量分析 | 第36-37页 |
| ·小鼠的体重增长情况 | 第37-41页 |
| ·小鼠的进食饲料总量分析 | 第41页 |
| ·饮水染毒造模对小鼠全血中铅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 ·饮水染毒造模对小鼠股骨中铅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 ·饮水染毒造模对小鼠肝、脑、肾中铅含量的影响 | 第44-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L99口服液排铅效果的实验研究 | 第48-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 ·L99口服液主要成份及人体推荐量 | 第48页 |
| ·实验动物 | 第48页 |
| ·剂量选择 | 第48-49页 |
| ·模型对照组的染毒剂量选择 | 第48页 |
| ·L99口服液剂量选择 | 第48-49页 |
| ·试剂及仪器 | 第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 ·实验数据统计 | 第49-5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 ·实验前后小鼠体重的变化 | 第50页 |
| ·L99口服液对小鼠全血铅含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 ·L99口服液对小鼠骨铅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 ·L99口服液对小鼠肝铅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 ·L99口服液对小鼠脑铅含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 ·L99口服液对小鼠肾铅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L99口服液排铝机理探讨 | 第58-62页 |
| ·L99口服液排铅机理 | 第58-60页 |
| ·维生素C | 第58页 |
| ·钙与磷 | 第58-59页 |
| ·锌与硒 | 第59-60页 |
| ·蛋氨酸 | 第60页 |
| ·大蒜 | 第60页 |
| ·其它 | 第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