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综合性能自动测控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5页 |
| ·汽车检测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5-24页 |
| ·系统方案的选定 | 第15-18页 |
| ·汽车检测各种控制方案的比较 | 第15-18页 |
| ·分级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测控方案 | 第18页 |
| ·系统结构及基本的工作原理 | 第18-21页 |
| ·检测工位设置 | 第19-20页 |
| ·系统控制流程 | 第20-21页 |
| ·系统功能 | 第21-23页 |
| ·系统总体功能 | 第22页 |
| ·系统各工位检测与控制功能特点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4-42页 |
| ·系统硬件选择 | 第24-27页 |
| ·各工位计算机的选择 | 第24页 |
| ·各工位测控子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第24-27页 |
| ·第一工位硬件结构设计 | 第24-25页 |
| ·第二工位硬件结构设计 | 第25-26页 |
| ·第三工位硬件结构设计 | 第26-27页 |
| ·系统网络构建 | 第27-31页 |
| ·RS485网络 | 第27-30页 |
| ·RS-232标准 | 第28-29页 |
| ·RS-485标准 | 第29页 |
| ·RS-232到RS-485转换器 | 第29-30页 |
| ·局域网网络 | 第30-31页 |
| ·基于双绞线的局域网 | 第30页 |
| ·局域网运用 | 第30-31页 |
| ·互联网网络接口 | 第31页 |
| ·测控过程信号统计、分类 | 第31-32页 |
| ·模拟量输入信号传输、采集及处理 | 第32-37页 |
| ·压力传感器选型 | 第32页 |
| ·传感器信号调理和传输 | 第32-34页 |
| ·传感器信号调理分析 | 第33页 |
|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选定及设计 | 第33-34页 |
| ·传感器信号隔离放大模块 | 第34-36页 |
| ·隔离放大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 ·调零电路设计 | 第35-36页 |
| ·A/D转换模块 | 第36-37页 |
| ·电路试验研究 | 第37页 |
| ·脉冲量输入信号采集及处理 | 第37-39页 |
| ·光电隔离技术 | 第38页 |
| ·分频技术 | 第38-39页 |
| ·脉冲信号采集方法 | 第39页 |
| ·抗干扰措施 | 第39-41页 |
| ·电源系统抗干扰措施 | 第40页 |
| ·I/O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 第40-41页 |
| ·接地系统抗干扰措施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系统软件构成 | 第42-62页 |
| ·系统软件模块概述 | 第42页 |
| ·系统软件模块功能 | 第42-49页 |
| ·报检、外检项录入软件 | 第42-43页 |
| ·工位测控软件 | 第43-48页 |
| ·一号工位软件 | 第43-44页 |
| ·二号工位软件 | 第44-46页 |
| ·三号工位软件 | 第46-48页 |
| ·中央控制机软件 | 第48-49页 |
|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49-55页 |
| ·数据库设计思想 | 第49-50页 |
| ·系统数据库的实现方法 | 第50-53页 |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50-52页 |
| ·工位机的数据库操作 | 第52-53页 |
| ·检测数据的数据库更新和查询 | 第53-55页 |
| ·系统通信技术 | 第55-61页 |
| ·RS-485网络通信 | 第55-57页 |
| ·RS—485网络数据传送 | 第55-56页 |
| ·多点应用中各设备寻址 | 第56页 |
| ·RS—485网络通信过程 | 第56-57页 |
| ·局域网通信 | 第57-61页 |
| ·局域网通信方法 | 第57页 |
| ·Winsocket控件 | 第57-58页 |
| ·用Winsocket控件实现局域网通信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62-75页 |
| ·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后的处理 | 第62-69页 |
| ·数字化滤波技术 | 第62-67页 |
| ·数字化滤波方法 | 第62-64页 |
| ·数字化滤波程序实现方法 | 第64-67页 |
| ·系统非线性校正 | 第67-69页 |
| ·传感器信号非线性校正 | 第67-68页 |
| ·现场标定方法 | 第68-69页 |
| ·软件消除电平漂移 | 第69页 |
| ·数据采样及预处理 | 第69-71页 |
| ·数据采样定理 | 第69-70页 |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70-71页 |
| ·异常数据的取舍 | 第70页 |
| ·消除趋势项 | 第70-71页 |
| ·制动力曲线拟合方法 | 第71-72页 |
| ·工程量纲转换 | 第72-73页 |
| ·检车数据统计及车辆评价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闻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