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陆地棉抗黄萎病AFLP和RGA分子标记研究

摘要第1-9页
1 文献综述第9-31页
 1.1 棉花黄萎病的分布与为害第9-10页
  1.1.1 棉花黄萎病在国外的分布与为害第9页
  1.1.2 棉花黄萎病在我国的分布与为害第9-10页
 1.2 黄萎病病原及致病机理第10-11页
  1.2.1 黄萎病病原和为害第10页
  1.2.2 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第10-11页
 1.3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机制第11页
 1.4 棉花抗黄萎病的遗传规律第11-13页
 1.5 DNA分子标记第13-18页
  1.5.1 以电泳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第14页
  1.5.2 以电泳技术和 PCR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第14-16页
  1.5.3 以DNA序列为核心的分子标记第16-17页
  1.5.4 AFLP技术原理第17-18页
  1.5.S AFLP技术的优越性第18页
 1.6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18-21页
  1.6.1 植物分类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8页
  1.6.2 分子图谱构建和基因克隆第18-19页
  1.6.3 辅助选择育种第19-20页
  1.6.4 品种鉴定第20页
  1.6.5 杂种优势分析与预测第20-21页
 1.7 DNA分子标记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第21-24页
  1.7.1 棉属的起源和进化第21页
  1.7.2 种质鉴定和分类第21-22页
  1.7.3 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2页
  1.7.4 品种纯度鉴定第22-23页
  1.7.5 棉花的分子图谱的构建第23-24页
 1.8 抗黄萎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第24-27页
  1.8.1 抗黄萎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第24-25页
  1.8.2 棉花黄萎病抗性基因的定位、克隆和转化第25-26页
  1.8.3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第26-27页
 1.9 RGA标记第27-31页
  1.9.1 RGA概述第27页
  1.9.2 RGA在植物基因克隆研究中的应用第27-29页
  1.9.3 棉花 RGA研究进展第29页
  1.9.4 RGA标记第29-31页
2 引言第31-33页
3 材料与方法第33-43页
 3.1 试验材料第33-35页
  3.1.1 供试品种(系)第33页
  3.1.2 试剂第33页
  3.1.3 试剂的配制第33-35页
 3.2 仪器第35页
 3.3 试验方法第35-43页
  3.3.1 抗病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第35页
  3.3.2 棉花基因组 DNA提取和检测第35-37页
  3.3.3 抗/感基因池的建立第37页
  3.3.4 AFLP引物筛选第37-40页
  3.3.5 RGA引物筛选第40-41页
  3.3.6 多态性片段的回收、克隆与测序第41-42页
  3.3.7 多态性片段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第42-4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3-53页
 4.1 抗病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第43-45页
  4.1.1 抗病性鉴定第43-44页
  4.1.2 遗传分析第44-45页
 4.2 AFLP引物筛选第45-49页
  4.2.1 酶切连接第45-46页
  4.2.2 PCR预扩增第46页
  4.2.3 PCR选择性扩增第46页
  4.2.4 特异性条带的筛选第46-48页
  4.2.5 特异性 DNA片段的回收、克隆与测序第48-49页
 4.3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和筛选第49-50页
 4.4 RGA引物的筛选第50页
 4.5 RGA特异片段序列的克隆测序第50-51页
 4.6 RGA引物扩增与 AFLP扩增结果的对比第51-53页
5 结论与讨论第53-56页
 5.1 结论第53页
 5.2 讨论第53-56页
  5.2.1 棉花抗黄萎病遗传第53页
  5.2.2 杂交组合的 BSA方法 AFLP筛选第53-54页
  5.2.3 影响 AFLP操作的因素第54-55页
  5.2.4 棉花 RGA标记的应用前景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STUDY ON AFLP AND RGA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GENES IN UPLAND COTTON第63-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SA密码芯片的FPGA实现
下一篇:血液稀释对老年人开胸手术生理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