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0.1 论文背景 | 第9-10页 |
0.2 课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1 课题意义 | 第10页 |
0.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1 软件重用与设计模式 | 第14-27页 |
1.1 软件重用概述 | 第14-17页 |
1.1.1 软件重用的产生背景 | 第14页 |
1.1.2 软件重用的定义 | 第14-15页 |
1.1.3 软件重用的形式 | 第15-16页 |
1.1.4 流行的软件重用技术 | 第16-17页 |
1.2 设计模式概述 | 第17-22页 |
1.2.1 设计模式的发展历史 | 第17-18页 |
1.2.2 设计模式的定义 | 第18-20页 |
1.2.3 设计模式的描述 | 第20-21页 |
1.2.4 设计模式的作用 | 第21-22页 |
1.3 GoF设计模式简介 | 第22-25页 |
1.3.1 创建型模式 | 第22-23页 |
1.3.2 结构型模式 | 第23-25页 |
1.3.3 行为型模式 | 第25页 |
1.4 其它模式概要 | 第25-27页 |
2 J2EE体系结构及其设计模式 | 第27-42页 |
2.1 企业应用体系结构的发展 | 第27-31页 |
2.1.1 二层应用体系结构 | 第27-28页 |
2.1.2 三层应用体系结构 | 第28-30页 |
2.1.3 Web应用体系结构 | 第30-31页 |
2.2 J2EE概述 | 第31-37页 |
2.2.1 J2EE的历史 | 第31-32页 |
2.2.2 J2EE构架 | 第32-33页 |
2.2.3 J2EE应用组件 | 第33-35页 |
2.2.4 J2EE容器 | 第35-36页 |
2.2.5 GoF设计模式与J2EE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2.3 J2EE设计模式 | 第37-42页 |
2.3.1 J2EE设计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 第37页 |
2.3.2 J2EE模式的特点 | 第37-38页 |
2.3.3 SCJ J2EE模式简介 | 第38-40页 |
2.3.4 J2EE模式之间的关系 | 第40-42页 |
3 Web应用模型及系统设计 | 第42-56页 |
3.1 基于J2EE设计模式的Web应用模型 | 第42-46页 |
3.1.1 Web应用模型的产生背景 | 第42-44页 |
3.1.2 基于J2EE设计模式的 Web应用模型概述 | 第44-46页 |
3.2 项目背景及系统设计目标 | 第46-48页 |
3.2.1 项目背景 | 第46-47页 |
3.2.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47-48页 |
3.3 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模块设计 | 第48-51页 |
3.3.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48-50页 |
3.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50-51页 |
3.4 系统应用框架及相关组件简介 | 第51-56页 |
3.4.1 Struts框架概述 | 第52-53页 |
3.4.2 上传下载组件JspSmartUpload简介 | 第53-54页 |
3.4.3 分页组件pager-taglib-2.0 | 第54-56页 |
4 系统详细设计及实现 | 第56-82页 |
4.1 Web层设计实现 | 第56-65页 |
4.1.1 截取过滤器模式的应用 | 第56-59页 |
4.1.2 前端控制器模式的应用 | 第59-62页 |
4.1.3 视图助手模式的应用 | 第62-65页 |
4.2 业务层设计实现 | 第65-82页 |
4.2.1 业务代表模式的应用 | 第65-68页 |
4.2.2 服务定位器模式的应用 | 第68-71页 |
4.2.3 值对象模式的应用 | 第71-74页 |
4.2.4 会话外观模式的应用 | 第74-77页 |
4.2.5 数据访问对象(DAO)模式的应用 | 第77-82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5.1 总结 | 第82页 |
5.2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后记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