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妇产科论文--妇科病论文

定痛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1-24页
 1 古代医家对痛经辨治规律的认识第11-14页
  1.1 病因病机第11-12页
  1.2 辨证第12-13页
  1.3 治则第13-14页
 2 近现代中医对痛经辨治规律的研究第14-15页
  2.1 病因病机第14页
  2.2 辨证规律第14页
  2.3 治则治法第14-15页
 3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第15-17页
  3.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病因的认识第15-16页
  3.2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第16-17页
 4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第17-22页
 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22-24页
定痛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第24-32页
 1 一般资料第24-25页
 2 诊断标准第25-26页
  2.1 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第25页
  2.2 西医诊断标准第25页
  2.3 痛经评分标准第25-26页
 3 病例选择标准第26-27页
  3.1 纳入病例标准第26-27页
  3.2 排除病例标准第27页
  3.3 剔除病例标准第27页
 4 临床试验方法第27-28页
  4.1 分组方法第27页
  4.2 治疗方法第27页
  4.3 观测指标第27-28页
 5 疗效判定标准第28页
  5.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第28页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28页
 6 统计学处理第28页
 7 结果第28-32页
  7.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第28页
  7.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8-29页
  7.3 随访情况第29页
  7.4 相关性分析第29-30页
  7.5 安全性评价第30-32页
讨论第32-36页
 1 定痛饮立法依据第32-34页
  1.1 祖国医学对痛经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阐述第32页
  1.2 定痛饮组方原则第32-33页
  1.3 现代药理学研究第33-34页
  1.4 服药时机第34页
 2 疗效分析评价第34-35页
 3 安全性分析第35页
 4 结语第35页
 5 下一步研究工作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网络传播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文化视野中中西讣告新闻差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