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39页 |
1. 1 地基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2 地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1. 2. 1 地基土和上部结构力学模型的研究 | 第13-14页 |
1. 2. 2 地基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分析方法 | 第14-18页 |
1. 2. 3 试验方法 | 第18页 |
1. 3 地基土-桩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18-25页 |
1. 3. 1 地基土-桩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 3. 2 地震过程中,桩承结构横向动力响应的基本特征 | 第19-22页 |
1. 3. 3 地基土-桩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子结构分析法 | 第22-25页 |
1. 4 地基土-桩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1. 4. 1 解析方法 | 第27页 |
1. 4. 2 有限元方法 | 第27-28页 |
1. 4. 3 边界元方法 | 第28-29页 |
1. 4. 4 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BDWF模型) | 第29-30页 |
1. 5 地基土-桩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1. 5. 1 动荷载作用下的单桩 | 第31-32页 |
1. 5. 2 动荷载作用下的群桩 | 第32-35页 |
1. 5. 3 地基土-桩基础-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 第35-37页 |
1. 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2 单桩横向非线性动力响应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39-71页 |
2. 1 引言 | 第39页 |
2. 2 地基土-单桩系统三维有限元几何模型 | 第39-43页 |
2. 2. 1 地基土-单桩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39-40页 |
2. 2. 2 地基土-单桩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几何构造 | 第40页 |
2. 2. 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运动约束条件 | 第40-43页 |
2. 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单元类型和单元划分 | 第43-45页 |
2. 3. 1 单桩、地基土单元类型 | 第43页 |
2. 3. 2 地基土-单桩界面单元类型 | 第43-44页 |
2. 3. 3 单元网格划分 | 第44-45页 |
2. 4 地基土和桩性能 | 第45-46页 |
2. 4. 1 地基土性能 | 第45-46页 |
2. 4. 2 桩性能 | 第46页 |
2. 5 初始荷载条件 | 第46页 |
2. 6 地基土-单桩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46-53页 |
2. 6. 1 地基土-单桩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准)静力学验证 | 第46-49页 |
2. 6. 2 地基土-单桩系统三维有限元模型动力学验证 | 第49-53页 |
2. 7 单桩横向非线性响应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53-61页 |
2. 7. 1 (准静态)单调循环荷载 | 第53页 |
2. 7. 2 地基土的弹塑性、地基土-单桩界面的影响 | 第53-58页 |
2. 7. 3 单桩长细比和直径的影响 | 第58-61页 |
2. 8 单桩横向非线性惯性响应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61-65页 |
2. 8. 1 简谐荷载 | 第61-62页 |
2. 8. 2 地基土的弹塑性、地基土-单桩界面的影响 | 第62-65页 |
2. 9 单桩横向非线性运动地震响应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65-71页 |
2. 9. 1 地震作用 | 第65-67页 |
2. 9. 2 地基土的弹塑性、地基土-单桩界面的影响 | 第67-71页 |
3 迟滞非线性材料的数学模型 | 第71-87页 |
3. 1 引言--结构的非线性 | 第71-72页 |
3. 2 迟滞非线性材料恢复力模型 | 第72-75页 |
3. 2. 1 双线性模型 | 第73-74页 |
3. 2. 2 光滑模型 | 第74-75页 |
3. 2. 3 退化模型 | 第75页 |
3. 3 迟滞非线性材料恢复力过程的数学描述 | 第75-87页 |
3. 3. 1 迟滞恢复力的力学解释模型 | 第76-77页 |
3. 3. 2 双线性模型恢复力过程的数学描述 | 第77-78页 |
3. 3. 3 光滑模型恢复力过程的数学描述 | 第78-84页 |
3. 3. 4 光滑退化模型恢复力过程的数学描述 | 第84-87页 |
4 单桩横向非线性动力响应简化分析模型 | 第87-108页 |
4. 1 引言 | 第87-88页 |
4. 2 横向单调荷载作用下,单桩的工作性状 | 第88-89页 |
4. 3 单桩横向非线性动力响应简化分析模型 | 第89-100页 |
4. 3. 1 模型总体描述 | 第89-91页 |
4. 3. 2 单桩模型 | 第91页 |
4. 3. 3 土作用力模型 | 第91-100页 |
4. 4 单桩横向运动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 | 第100-102页 |
4. 4. 1 运动方程 | 第100-101页 |
4. 4. 2 边界条件 | 第101-102页 |
4. 5 单桩横向运动控制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初始条件 | 第102-108页 |
4. 5. 1 单桩横向非线性惯性响应运动方程的有限元空间离散 | 第102-107页 |
4. 5. 2 初始条件 | 第107页 |
4. 5. 3 求解方法 | 第107-108页 |
5 单桩横向非线性惯性响应简化分析 | 第108-146页 |
5. 1 引言 | 第108页 |
5. 2 单桩横向非线性惯性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的有限元验证 | 第108-121页 |
5. 3 单桩横向非线性惯性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的试验验证 | 第121-141页 |
5. 3. 1 单调荷载作用下,单桩横向非线性惯性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的静力学试验验证 | 第121-129页 |
5. 3. 2 简谐荷载作用下,单桩横向非线性惯性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的动力学试验验证 | 第129-141页 |
5. 4 模型参数对单桩横向非线性惯性响应的影响 | 第141-146页 |
5. 4. 1 Bouc-Wen模型中无量纲参数的敏感性 | 第141-142页 |
5. 4. 2 系统参数对单桩横向非线性惯性响应的影响 | 第142-146页 |
6 单桩横向非线性运动地震响应简化分析 | 第146-161页 |
6. 1 引言 | 第146-147页 |
6. 2 运动响应因子--垂直入射剪切波激励下,单桩横向运动位移线性解 | 第147-151页 |
6. 3 单桩横向非线性地震运动响应简化分析 | 第151-154页 |
6. 4 系统参数对单桩横向非线性运动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54-159页 |
6. 5 运动响应因子曲线的性态分析 | 第159-161页 |
结论 | 第161-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2页 |
致谢 | 第172-17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74-176页 |
附录B: 时域分析方法-Newmark-β法 | 第176-180页 |
附录C: 单桩横向非线性动力响应数值模拟计算流程图 | 第180-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