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建筑材料论文

高标号混凝土徐变理论与试验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4页
   ·国内外徐变研究历程及发展第7-9页
   ·徐变力学效应及可能的实践问题第9-11页
   ·课题的提出及预期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3页
   ·论文内容安排第13-14页
第2章 徐变理论第14-39页
   ·概述第14页
   ·混凝土徐变机理第14-18页
     ·粘弹性理论第15-16页
     ·渗出理论第16页
     ·粘性流动理论第16-17页
     ·塑性流动理论第17页
     ·微裂缝理论第17-18页
     ·内力平衡理论第18页
   ·混凝土的徐变对结构的影响第18-20页
   ·混凝土徐变影响因素第20-28页
     ·混凝土标号对徐变的影响第21-22页
     ·混凝土组成成分、水泥品种及水灰比对徐变的影响第22-24页
     ·外加剂对徐变的影响第24-25页
     ·构件外形尺寸对徐变的影响第25页
     ·养护条件、环境条件对徐变的影响第25-26页
     ·加载龄期对徐变的影响第26-27页
     ·应力大小对徐变的影响第27-28页
   ·徐变计算理论第28-33页
     ·老化理论(RCM)第29-30页
     ·有效弹性模量法(EMM)第30-31页
     ·弹性老化理论(RFM)第31页
     ·弹性徐变理论第31-32页
     ·继效流动理论第32页
     ·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AEMM)第32页
     ·小结第32-33页
   ·混凝土徐变系数的数学表达式第33-39页
     ·CEB—FIP1978模式(简称MC78)第34-36页
     ·CEB—FIP1990模式(简称MC90)第36页
     ·BP2模式第36-37页
     ·美国AC1209委员会推荐模式第37页
     ·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混凝土徐变试验及结果分析第39-52页
   ·概述第39-40页
   ·试验的理论依据第40-41页
   ·试验简介第41-45页
     ·试验梁的基本情况第41-44页
     ·试验方法第44-45页
   ·试验数据及处理第45-52页
第4章 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52-64页
   ·老规范表达式及计算第52-53页
   ·新规范简述及徐变计算表达式第53-56页
   ·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图表第56-62页
   ·曲线差异的原因分析第62-64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本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第64-65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技术进步与美国“新经济”
下一篇: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