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12-21页 | 
| 1.临床资料 | 第12-16页 | 
|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 ·病例分组 | 第12页 | 
| ·诊断标准 | 第12-15页 | 
| ·观察病例标准 | 第15-16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3.观察内容 | 第16-20页 | 
| ·观察指标 | 第16-19页 |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9-20页 | 
| 4.统计学处理 | 第20-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 1.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比较 | 第21-22页 | 
| 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的比较 | 第22页 | 
| 3.治疗后两组血压疗效比较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22页 | 
| 4.治疗前后两组血浆ANP、NPY含量变化的比较 | 第22-23页 | 
| 5.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 第23-24页 | 
| 6.治疗组治疗前后ANP下降值与SBP、DBP、证候积分下降值直线相关分析 | 第24-25页 | 
| 7.治疗组治疗前后NPY下降值与SBP、DBP、证候积分下降值直线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 8.治疗组治疗前后ANP下降值、NPY下降值与SBP下降值、DBP下降值、证候积分下降值的多元相关分析 | 第26页 | 
| 9.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各下降值与SBP、DBP、瘀血阻络证候积分下降值多元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47页 | 
| 1.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第27-31页 | 
| 导师对本病的看法 | 第30-31页 | 
| 2.西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第31-41页 | 
| ·病因 | 第32-33页 | 
| ·发病机制 | 第33-35页 | 
| ·心钠素与高血压病 | 第35-36页 | 
| ·神经肽Y与高血压病 | 第36-37页 | 
| ·血液流变学与高血压病 | 第37-38页 | 
| ·高血压病的治疗现状 | 第38-41页 | 
| 3.复方七芍降压片组方依据及主要功效 | 第41-44页 | 
| 4.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组血压疗效分析 | 第44页 | 
| 5.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第44-45页 | 
| 6.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组对血浆ANP、NPY的影响 | 第45页 | 
| 7.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比较分析 | 第45页 | 
| 8.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组治疗前后ANP下降值与SBP、DBP、证候积分下降值直线相关分析 | 第45页 | 
| 9.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组治疗前后NPY下降值与SBP、DBP、证候积分下降值直线相关分析 | 第45页 | 
| 10.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组治疗前后ANP下降值、NPY下降值与SBP下降值、DBP下降值、证候积分下降值的多元相关分析 | 第45页 | 
| 11.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各下降值与SBP、DBP、瘀血阻络证候积分下降值多元相关分析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表 | 第52-53页 | 
| 临床观察表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