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18页 |
| 1 配位化学 | 第10页 |
| 2 超分子化学 | 第10-11页 |
| 3 功能配合物 | 第11-13页 |
| 4 配体 | 第13-14页 |
| 5 配体间弱相互作用 | 第14-16页 |
| 6 阴离子的作用 | 第16页 |
| 7 研究手段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两个[Cu(AFO)_2(H_2O)_2](OPA)_2异构体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18-29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18页 |
| 1.2 合成 | 第18-19页 |
| 1.3 晶体结构测定 | 第19-20页 |
| 2 结果和讨论 | 第20-29页 |
| 2.1 配合物[Cu(AFO)_2(H_2O)_2](OPA)_2(1)晶体结构 | 第20-25页 |
| 2.2 配合物[Cu(AFO)_2(H_2O)_2](OPA)_2(2)晶体结构 | 第25-29页 |
| 第三章 [Cu_3(AFO)_6(H_2O)_6](PF_6)_6.(AFO)和[Cu_2(AFO)(H_2O)_2-(MPA)_2].AFO.2H_2O的合成及表征 | 第29-40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29-34页 |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29页 |
| 1.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29-31页 |
| 1.3 晶体结构测定 | 第31-34页 |
| 2 结果和讨论 | 第34-40页 |
| 2.1 配合物[Cu_3(AFO)_6(H_2O)_6](PF_6)_6.(AFO)_6(3)晶体结构 | 第34-36页 |
| 2.2 配合物[Cu_2(AFO)(H_2O)_2(MPA)_2].AFO.2H_2O(4)晶体结构 | 第36-40页 |
| 第四章 十三个AFO新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40-48页 |
| 1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 1.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0-42页 |
| 2 结果和讨论 | 第42-48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