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沈阳市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 第2章 理论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 ·土地利用/覆被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土地利用/覆被的概念与关系 | 第12-13页 |
| ·土地利用/覆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植被覆盖度的监测方法和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植被覆盖度的定义 | 第15页 |
| ·植被覆盖度的监测方法 | 第15-17页 |
| ·地面测量 | 第15-16页 |
| ·遥感方法 | 第16-17页 |
| ·景观格局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景观格局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 | 第19-20页 |
| 第3章 研究区域的概况和数据处理 | 第20-25页 |
| ·研究区域的概况 | 第20-21页 |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 ·气候条件 | 第20页 |
| ·自然资源 | 第20页 |
| ·社会经济 | 第20-21页 |
| ·数据处理 | 第21-25页 |
| ·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 ·波段组合 | 第22-23页 |
| ·几何精校正 | 第23-24页 |
| ·图像镶嵌与裁剪 | 第24-25页 |
| 第4章 面向对象分类的技术与方法 | 第25-32页 |
| ·面向对象分类介绍 | 第25页 |
| ·图像分割 | 第25-30页 |
| ·多尺度分割的算法 | 第26-27页 |
| ·异质性最小的原则 | 第27-28页 |
| ·多尺度分割步骤 | 第28-30页 |
| ·面向对象影像分类方法 | 第30-32页 |
| ·面向对象的最近邻算法的原理 | 第30-31页 |
| ·面向对象的隶属度函数分类法 | 第31-32页 |
| 第5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 第32-41页 |
| ·沈阳市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动态变化 | 第32-34页 |
| ·沈阳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分析 | 第34-39页 |
| ·沈阳市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 第39-41页 |
| 第6章 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 第41-46页 |
| ·像元二分模型 | 第41-43页 |
| ·遥感信息的选取 | 第42页 |
| ·利用 NDVI 估算植被覆盖度 | 第42-43页 |
| ·模型的改进 | 第43页 |
| ·植被覆盖度计算步骤 | 第43-44页 |
| ·植被覆盖度分析 | 第44页 |
| ·结果分析验证 | 第44-46页 |
| 第7章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46-53页 |
| ·景观指数的选取 | 第46-49页 |
|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 第49-53页 |
| ·景观结构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 ·景观斑块构成分析 | 第49-50页 |
| ·景观斑块异质性分析 | 第50页 |
| ·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特征 | 第50-53页 |
| ·分维数分析 | 第50-51页 |
| ·破碎化分析 | 第51-53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 | 第60-64页 |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