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

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

导言第1-24页
 一、问题之源第12-13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三、概念的诠释第14-17页
 四、研究路径与方法第17-22页
 五、论文的基本架构第22-24页
第一部分 课程话语转向及理论基础第24-60页
 第一章 课程话语转向的动因分析第25-43页
  一、课程话语转向的外源性动因第25-33页
  二、课程话语转向的内源性动因第33-43页
 第二章 课程话语的理论基础第43-60页
  一、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第43-48页
  二、后现代主义差异理论第48-57页
  三、社会性别理论第57-60页
第二部分 课程话语系统及课程理解第60-178页
 第三章 政治性课程话语第61-75页
  一、政治性课程话语的主题第61-70页
  二、政治性课程话语的课程理解第70-75页
 第四章 种族性课程话语第75-96页
  一、种族性课程话语的主题第75-93页
  二、种族性课程话语的课程理解第93-96页
 第五章 女性主义课程话语第96-120页
  一、女性主义课程话语直接的语源:女性主义第96-101页
  二、女性主义课程话语的主题第101-115页
  三、女性主义课程话语的课程理解第115-118页
  四、女性主义课程话语的评价第118-120页
 第六章 现象学课程话语第120-144页
  一、现象学课程研究第120-123页
  二、现象学课程话语的主要发言人及其主题第123-137页
  三、现象学课程话语的课程理解第137-144页
 第七章 后结构主义课程话语第144-161页
  一、后结构主义课程话语的理论基础第144-148页
  二、后结构主义课程话语的主题第148-157页
  三、后结构主义课程话语的课程理解第157-161页
 第八章 自传性课程话语第161-178页
  一、自传性课程话语与概念重建活动第161-165页
  二、自传性课程话语的主要话题第165-173页
  三、自传性课程话语的课程理解第173-178页
第三部分 课程话语的比较和启示第178-221页
 第九章 课程话语的比较与评价第179-199页
  一、课程话语的多维度比较第179-187页
  二、课程话语的特点第187-194页
  三、课程话语的评价第194-199页
 第十章 课程话语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199-221页
  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第199-201页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第201-206页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进中遭遇的阻力第206-209页
  四、当代美国课程话语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第209-221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21-230页
后记第230页

论文共2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神话变形论析
下一篇:西安市国有投资公司融资方式及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