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入世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现状 | 第11-27页 |
1. 1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 | 第11-17页 |
1. 1.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 | 第11-13页 |
1. 1. 2 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进口增长速度 | 第13-14页 |
1. 1. 3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增幅较大 | 第14页 |
1. 1. 4 纺织品服装贸易占我国商品贸易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 | 第14-15页 |
1. 1. 5 为平衡国际收支、国民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第15-16页 |
1. 1. 6 纺织工业为我国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第16-17页 |
1. 1. 7 主市场仍为日、美、欧和香港,但出口比例有所下降 | 第17页 |
1. 2 入世以来,有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市场环境 | 第17-21页 |
1. 2. 1 全球经济加快复苏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18页 |
1. 2. 2 一体化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持续发展的机遇 | 第18-19页 |
1. 2. 3 美元对主要货币的贬值刺激美国之外的主市场进口需求 | 第19-20页 |
1. 2. 4 2004年国际商品市场行情趋暖有利我国纺织品服装扩大出口 | 第20页 |
1. 2. 5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创造更多机遇 | 第20-21页 |
1. 3 入世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第21-27页 |
1. 3. 1 来自国内的挑战 | 第21-22页 |
1. 3. 2 来自国外的挑战 | 第22-27页 |
第二章 非关税贸易壁垒概述 | 第27-37页 |
2. 1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分类 | 第27-30页 |
2. 1. 1 数量限制 | 第28-29页 |
2. 1. 2 价格限制 | 第29页 |
2. 1. 3 经营及采购限制 | 第29页 |
2. 1. 4 金融及税收控制 | 第29-30页 |
2. 1. 5 技术壁垒 | 第30页 |
2. 2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特点 | 第30-31页 |
2. 2. 1 灵活性 | 第30-31页 |
2. 2. 2 有效性 | 第31页 |
2. 2. 3 隐蔽性 | 第31页 |
2. 2. 4 歧视性 | 第31页 |
2. 3 运用“博弈论”分析非关税贸易政策存在的必然性 | 第31-33页 |
2. 4 非关税贸易政策的作用 | 第33-37页 |
2. 4. 1 替代关税降低的一种保护手段 | 第33-34页 |
2. 4. 2 实施贸易歧视的重要手段 | 第34页 |
2. 4. 3 保护和发展国内特定产业 | 第34页 |
2. 4. 4 保护国民身体健康及保护生态环境 | 第34-35页 |
2. 4. 5 保护国际收支平衡 | 第35页 |
2. 4. 6 作为涉外谈判的一种手段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非关税贸易政策 | 第37-58页 |
3. 1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概况 | 第37-41页 |
3. 1. 1 美国在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地位 | 第37-38页 |
3. 1. 2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美国的比重在平稳中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 第38-39页 |
3. 1. 3 我国多年来一直处于顺差地位 | 第39页 |
3. 1. 4 纺织品服装贸易为中美贸易顺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第39-40页 |
3. 1. 5 中美纺织品服装的贸易结构不同 | 第40-41页 |
3. 1. 6 我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物美价廉” | 第41页 |
3. 2. 目前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所采取的非关税贸易政策 | 第41-49页 |
3. 2. 1 特殊保障措施 | 第42页 |
3. 2. 2 原产地标准 | 第42-43页 |
3. 2. 3 绿色壁垒 | 第43-44页 |
3. 2. 4 区域贸易和贸易协定 | 第44-46页 |
3. 2. 5 技术壁垒 | 第46-47页 |
3. 2. 6 配额壁垒 | 第47页 |
3. 2. 7 社会壁垒 | 第47-49页 |
3. 2. 8 知识产权壁垒 | 第49页 |
3. 3 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非关税贸易政策的主要规则——特殊保障措施 | 第49-58页 |
3. 3. 1 特殊保障措施的含义 | 第49-50页 |
3. 3. 2 美国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的进程 | 第50-51页 |
3. 3. 3. 美国的特殊保障措施的福利效应 | 第51-54页 |
3. 3. 4 特殊保障措施对进出口两国的实际影响 | 第54-58页 |
第四章 日本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非关税贸易政策 | 第58-68页 |
4. 1 中日纺织品服装贸易概况 | 第58-62页 |
4. 1. 1 日本在中日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地位 | 第58-59页 |
4. 1. 2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日本的比重呈下降的趋势 | 第59-60页 |
4. 1. 3 我国多年来一直处于顺差地位 | 第60页 |
4. 1. 4 纺织品服装贸易为平衡贸易差额做出巨大的贡献 | 第60-61页 |
4. 1. 5 中日纺织品服装的贸易结构不同 | 第61-62页 |
4. 1. 6 我国纺织品服装在日本市场表现为“物美价廉” | 第62页 |
4. 1. 7 中日纺织品服装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 | 第62页 |
4. 2 目前日本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所采取的非关税贸易政策 | 第62-66页 |
4. 2. 1 技术壁垒 | 第63页 |
4. 2. 2 保障措施 | 第63-64页 |
4. 2. 3 原产地规则 | 第64-65页 |
4. 2. 4 绿色壁垒 | 第65页 |
4. 2. 5 “自动”出口限制 | 第65-66页 |
4. 3. 日本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非关税贸易政策的主要规则——技术壁垒 | 第66-68页 |
第五章 中美、中日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及非关税贸易政策预测 | 第68-76页 |
5. 1 中美、中日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预测 | 第68-73页 |
5. 1. 1 数据说明、研究假设和分析方法 | 第68页 |
5. 1. 2 研究假设 | 第68-69页 |
5. 1. 3 建模 | 第69-70页 |
5. 1. 4 实证结果与分析——我国出口日本纺织品服装贸易额预测 | 第70-71页 |
5. 1. 5 实证结果与分析二——我国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预测 | 第71-73页 |
5. 2 中美、中日纺织品服装非关税贸易政策的预测 | 第73-76页 |
5. 2. 1 继续采取特殊保障措施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 | 第73-74页 |
5. 2. 2 力图说服甚至压服我国自动出口限制 | 第74页 |
5. 2. 3 技术壁垒花样百出 | 第74页 |
5. 2. 4 区域自由贸易成为变相的贸易保护 | 第74页 |
5. 2. 5 政治危机或突发事件引发的不可预见的壁垒 | 第74-75页 |
5. 2. 6 各种非关税贸易措施相互交叉并延伸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我国应对美日纺织品服装非关税贸易政策的对策 | 第76-92页 |
6. 1 政府层面的对策 | 第76-82页 |
6. 1. 1 政府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般性对策 | 第76-78页 |
6. 1. 2 政府应对美日特殊保障条款的对策 | 第78页 |
6. 1. 3 政府应对美日纺织品服装绿色壁垒的对策 | 第78-80页 |
6. 1. 4 政府应对美日技术壁垒的对策 | 第80-81页 |
6. 1. 5 政府应对美日原产地规则的对策 | 第81页 |
6. 1. 6 政府应对美日区域贸易协定的对策 | 第81页 |
6. 1. 7 政府应对美国配额壁垒的对策 | 第81页 |
6. 1. 8 政府应对美国知识产权壁垒的对策 | 第81-82页 |
6. 2 行业协会层面的对策 | 第82-86页 |
6. 2. 1 行业协会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般性对策 | 第82-83页 |
6. 2. 2 行业协会应对美日特殊保障条款的对策 | 第83-84页 |
6. 2. 3 行业协会应对美日纺织绿色壁垒的对策 | 第84页 |
6. 2. 4 行业协会应对美日技术壁垒的对策 | 第84-85页 |
6. 2. 5 行业协会应对美日原产地规则的对策 | 第85页 |
6. 2. 6 行业协会应对美国配额壁垒的对策 | 第85页 |
6. 2. 7 行业协会应对美国知识产权壁垒的对策 | 第85-86页 |
6. 3 企业的对策 | 第86-92页 |
6. 3. 1 企业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般性对策 | 第86-87页 |
6. 3. 2 企业应对美日特殊保障条款的对策 | 第87页 |
6. 3. 3 企业应对美日纺织绿色壁垒的对策 | 第87-89页 |
6. 3. 4 企业应对美日技术壁垒的对策 | 第89-91页 |
6. 3. 5 企业应对美日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对策 | 第91页 |
6. 3. 6 企业应对美国的知识产权的对策 | 第91-92页 |
结束语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注释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