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概述 | 第7页 |
| ·羊毛结构、主要性质与染色性能 | 第7-10页 |
| ·羊毛的结构 | 第7-8页 |
| ·羊毛的组成 | 第7-8页 |
| ·羊毛的形态结构 | 第8页 |
| ·羊毛的主要性质 | 第8-10页 |
| ·羊毛的染色性能 | 第10页 |
| ·涤纶结构与主要性质 | 第10-11页 |
| ·涤纶的结构 | 第10页 |
| ·涤纶的主要性质 | 第10-11页 |
| ·分散染料的种类、染色特性 | 第11-12页 |
| ·助剂在分散染料上染过程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 ·表面活性剂和助剂 | 第12-13页 |
| ·助剂在分散染料上染过程中的作用 | 第13页 |
| ·羊毛/涤纶混纺织物的染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 ·羊毛/涤纶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羊毛/涤纶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的发展方向 | 第14-16页 |
| ·分散染料染羊毛 | 第14页 |
| ·涤纶新染料和助剂 | 第14页 |
| ·羊毛和涤纶纤维改性染色 | 第14-15页 |
| ·新型染色介质的应用 | 第15页 |
| ·毛/涤混纺织物染色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6-18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助剂B 系列的合成与分析 | 第19-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19-22页 |
| ·仪器、染化药剂及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合成方法 | 第19-21页 |
| ·助剂B_1的合成 | 第19页 |
| ·助剂B_2的合成 | 第19-20页 |
| ·助剂B_3的合成 | 第20-21页 |
| ·助剂B_4的合成 | 第21页 |
| ·染色方法 | 第21-22页 |
| ·染色处方 | 第21页 |
| ·染色工艺 | 第21-22页 |
| ·检测方法 | 第22页 |
| ·染料染色效果的的测定 | 第22页 |
| ·色度参数值L~*、a~*、b~*、c~*、K/S 的测定 | 第22页 |
| ·红外光谱测定(IR 法)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0页 |
| ·自制B 系列助剂对羊毛涤纶上染率的影响 | 第22-24页 |
| ·温度对羊毛和涤纶上染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助剂对羊毛和涤纶颜色特性的影响 | 第25-28页 |
| ·助剂对色品坐标和K/S 值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助剂对亮度和彩度的影响 | 第26-28页 |
| ·自制助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助剂C系列的合成分析及其与B系列的比较 | 第32-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 ·仪器、染化药剂及试验材料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与检测方法 | 第32页 |
| ·合成方法 | 第32页 |
| ·染色方法 | 第32-33页 |
| ·染色处方 | 第32-33页 |
| ·染色工艺 | 第33页 |
| ·检测方法 | 第33页 |
| ·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 第33页 |
| ·上染率的测定 | 第33页 |
| ·红外光谱测定(IR 法)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 ·B 系列助剂与C 系列助剂的比较 | 第33-36页 |
| ·B 系列助剂与C 系列助剂产率的比较 | 第33-34页 |
| ·B 系列与C 系列助剂对涤纶上染率的比较 | 第34-35页 |
| ·B 系列与C 系列助剂对羊毛上染率的比较 | 第35-36页 |
| ·自制B 系列与C 系列助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9页 |
| ·自制C 系列助剂对AC-E 系列染料上染涤纶、羊毛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助剂C 系列的纯化与分析 | 第42-5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 ·仪器、染化药剂及试验材料 | 第42页 |
| ·C 系列助剂的初步检验 | 第42页 |
| ·C 系列助剂的提纯方法 | 第42-43页 |
| ·薄层层析法 | 第42-43页 |
| ·洗涤 | 第43页 |
| ·C 系列助剂有机定量分析 | 第43-44页 |
| ·电导法测定CMC | 第43页 |
| ·氮定量法 | 第43-44页 |
| ·总胺值的测定 | 第44页 |
| ·叔胺值的测定 | 第44页 |
| ·经过纯化后的助剂C_2’、C_4’染色实验 | 第44-45页 |
| ·染色处方 | 第44页 |
| ·染色工艺 | 第44-45页 |
| ·C 系列助剂的仪器分析 | 第45页 |
| ·红外光谱测定(IR 法) | 第45页 |
| ·核磁共振(NMR 法) | 第45页 |
| ·质谱分析法(MS 法)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 ·C 系列助剂的物化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 ·薄层层析法的结果及对洗涤效果的评价 | 第46页 |
| ·质量浓度电导分析 | 第46-48页 |
| ·氮定量法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 ·总胺值和叔胺值的测定结果与讨论 | 第49页 |
| ·经过纯化的助剂C_2’、C_4’对羊毛、涤纶上染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 ·仪器分析法对助剂结构进行鉴定 | 第51-5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IR 法) | 第51-52页 |
| ·未经纯化的合成助剂C_2 、C_4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页 |
| ·纯化后合成助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 ·质谱分析法(合成助剂分子量的确定) | 第52-53页 |
| ·纯化合成助剂的核磁共振光谱分析(NMR 法)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附录 | 第58-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