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一个脂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

第一章 前言第1-17页
   ·植物病原细菌Xcc的概述第8页
   ·植物病原菌的致病生化因子第8-11页
     ·多糖第9页
     ·毒素第9页
     ·生长激素第9页
     ·胞外酶第9-10页
     ·依赖于hrp基因的效应蛋白分子第10-11页
   ·胞外多糖(EPS)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胞外多糖的结构第11页
     ·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及调控第11-12页
     ·胞外多糖与致病性第12-13页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脂多糖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第13页
     ·脂多糖的生物合成第13-14页
     ·脂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第14-15页
     ·Xcc脂多糖研究进展第15-16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32页
   ·材料第17-22页
     ·菌株和质粒第17-18页
     ·培养基、培养条件及菌种保存第18-19页
       ·培养基第18页
       ·培养条件第18页
       ·菌种保存第18-19页
     ·常用抗菌素第19页
     ·常用溶液、缓冲液第19-22页
   ·方法第22-32页
     ·DNA的沉淀第22页
     ·DNA溶液中蛋白质及RNA的去除第22-23页
     ·DNA的凝胶电泳第23页
     ·细菌总DNA的提取第23-24页
       ·Xcc总DNA的快速提取第23页
       ·Xcc总DNA的大量提取第23-24页
     ·质粒的提取第24页
     ·DNA酶切第24页
     ·DNA的连接第24-25页
     ·DNA的电脉冲转化第25页
     ·PCR扩增DNA片段第25-26页
       ·PCR引物的设计第25-26页
       ·PCR反应第26页
     ·三亲本接合第26-27页
     ·整合突变体的构建第27页
     ·整合突变体的验证第27页
     ·突变体的功能互补第27页
     ·脂多糖(LPS)分析第27页
     ·胞外多糖的检测第27-28页
     ·胞外酶的检测第28页
       ·胞外蛋白酶的检测第28页
       ·胞外淀粉酶的检测第28页
       ·胞外纤维素酶的检测第28页
     ·致病性试验第28-29页
     ·过敏反应试验第29页
     ·细菌在寄主内的生长繁殖的测定第29页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曲线的绘制第29-3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2-51页
   ·用TN5gusA5插入突变体初步筛选致病相关基因第32页
   ·wxcB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40页
     ·wxcB基因在基因组上的位置第32-33页
     ·wxcB基因演绎的氨基酸序列第33-35页
     ·wxcB基因推测蛋白的基本性质分析第35-37页
     ·wxcB基因推测蛋白的同源性比较第37-39页
     ·Xcc B100 WXCB蛋白的结构功能域分析第39-40页
   ·wxcB基因整合突变体的构建第40-41页
   ·wxcB基因整合突变体的验证第41页
   ·整合突变体的功能互补第41-43页
   ·wxcB基因功能鉴定第43-51页
     ·检测致病力第43-45页
       ·突变体及互补菌株致病力的统计学分析第43-44页
       ·过敏反应试验第44-45页
     ·检测生长繁殖情况第45-48页
       ·培养基上(中)生长繁殖情况第45-47页
       ·寄主体内的生长情况第47-48页
     ·检测致病生化因子第48-51页
       ·LPS分析第48-49页
       ·EPS检测第49页
       ·胞外酶检测第49-51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51-54页
   ·结论第51页
   ·讨论第51-54页
     ·wxcB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预测第51-53页
     ·功能互补试验的两点解释第53-54页
       ·互补菌株胞外多糖增产的原因第53页
       ·反式互补,致病性不完全恢复的原因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诉讼视听资料证据规则
下一篇:关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定位及其演变趋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