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1-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 ·经验公式研究法 | 第14-18页 |
| ·理论分析研究法 | 第18-19页 |
| ·模拟实验研究法 | 第19-21页 |
| ·现场实测研究法 | 第2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 2 穿越工程的特点及施工方法 | 第25-37页 |
| ·近接度分析 | 第25-27页 |
| ·近接穿越工程分类 | 第27-29页 |
| ·穿越工程施工方法 | 第29-35页 |
| ·穿越工法细分 | 第29-34页 |
| ·浅埋暗挖和盾构法施工适应性对比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3 近距离下穿工程对既有线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37-49页 |
| ·概述 | 第37页 |
| ·既有线受损形式 | 第37-39页 |
| ·下穿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机理 | 第39-44页 |
| ·地层变形的力学理论 | 第39-41页 |
| ·浅埋暗挖法施工影响机理 | 第41-42页 |
| ·盾构法施工影响机理 | 第42-44页 |
| ·既有线结构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44-47页 |
| ·自然因素 | 第44-45页 |
| ·人为因素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4 北京地区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分析 | 第49-67页 |
| ·概述 | 第49页 |
| ·浅埋暗挖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 | 第49-57页 |
| ·调研结果 | 第49-52页 |
| ·地下结构变形及差异沉降 | 第52-53页 |
| ·轨道结构变形 | 第53-56页 |
| ·轨道几何形位变化 | 第56-57页 |
| ·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的影响 | 第57-64页 |
| ·调研结果 | 第57-59页 |
| ·路基变形 | 第59-61页 |
| ·轨道结构变形 | 第61-63页 |
| ·轨道几何形位 | 第63-64页 |
| ·浅埋暗挖和盾构随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影响对比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5 浅埋暗挖下穿施工对既有线影响的数值验证及一般规律研究 | 第67-81页 |
| ·概述 | 第67页 |
|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 第67-70页 |
|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 ·岩(土)体的力学模型 | 第68-69页 |
| ·地应力场及荷载释放 | 第69-70页 |
| ·新建工程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数值模拟 | 第70-77页 |
| ·工程概况 | 第70页 |
| ·计算模型和参数 | 第70-77页 |
| ·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线影响的一般规律 | 第77-79页 |
| ·新建隧道跨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 ·新建隧道与既有线垂直距离的影响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6 结论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作者简历 | 第87-9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