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3页 |
| ·谐波对电能计量装置计量误差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谐波对感应式电能表计量误差影响的研究 | 第9-10页 |
| ·谐波对全电子式电能表计量误差影响的研究 | 第10-11页 |
| ·BP神经网络简介 | 第11-12页 |
| ·本人所做工作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 2 谐波基本概念及主要谐波源 | 第13-15页 |
| ·谐波基本概念 | 第13页 |
| ·波形畸变现象的产生 | 第13页 |
| ·本文主要考虑的谐波源 | 第13-14页 |
| ·电气化铁路 | 第14页 |
| ·电弧炉 | 第14页 |
| ·谐波功率 | 第14-15页 |
| 3 谐波对电能计量装置影响的实验分析 | 第15-21页 |
| ·实验电路 | 第15-16页 |
| ·感应式电能表实验和分析 | 第16-18页 |
| ·感应式电能表的频率特性 | 第16页 |
| ·电压为正弦波,电流为非正弦波时感应式电能表的计量误差 | 第16-17页 |
| ·谐波功率流向对感应式电能表计量误差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全电子式电能表实验和分析 | 第18-21页 |
| ·全电子式电能表的频率特性 | 第18-19页 |
| ·电压为正弦波,电流为非正弦波时全电子式电能表的计量误差 | 第19页 |
| ·谐波功率流向对全电子式电能表计量误差的影响 | 第19-21页 |
| 4 谐波对电能计量装置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 ·谐波对感应式电能表计量误差的影响 | 第21-25页 |
| ·感应式电能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 ·畸变波形下感应式电能表的计量误差 | 第23-25页 |
| ·谐波对全电子式电能表计量误差的影响 | 第25-29页 |
| ·全电子式电能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 ·畸变波形下全电子式电能表的计量误差 | 第27-29页 |
| ·BP神经网络的引入 | 第29-30页 |
|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计量误差分析数学模型 | 第30-37页 |
| ·BP神经网络函数逼近的研究 | 第30-31页 |
| ·计算智能 | 第30页 |
| ·神经网络函数逼近的提出 | 第30-31页 |
| ·BP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 | 第31-34页 |
| ·BP神经网络简介 | 第31页 |
| ·BP神经网络结构 | 第31-32页 |
| ·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 第32-34页 |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谐波电能计量误差数学模型 | 第34-37页 |
| ·模型的BP神经网络结构 | 第34-35页 |
| ·初始权值的选择 | 第35页 |
| ·训练样本的获取 | 第35-36页 |
| ·样本数据的预处理 | 第36页 |
| ·网络的训练 | 第36页 |
| ·网络的使用 | 第36-37页 |
| 6 谐波电能计量误差分析软件的开发 | 第37-52页 |
| ·谐波电能计量误差分析软件开发环境 | 第37页 |
| ·BP神经网络的实现 | 第37-38页 |
| ·谐波电能计量误差分析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38-43页 |
| ·软件的总体结构 | 第38-42页 |
| ·多线程技术的应用 | 第42-43页 |
| ·谐波电能计量误差分析软件的实际应用 | 第43-47页 |
| ·登录本系统 | 第43页 |
| ·选择电能表种类 | 第43页 |
| ·数据输入方式的选择 | 第43-44页 |
| ·退出“谐波电能计量误差分析软件”系统 | 第44页 |
| ·报表预览和打印 | 第44-45页 |
| ·用户管理 | 第45-46页 |
| ·曲线显示 | 第46-47页 |
| ·视图 | 第47页 |
| ·帮助 | 第47页 |
| ·算例及结果 | 第47-52页 |
| ·软件计算结果和实测计量结果的比较 | 第47-50页 |
| ·应用实例 | 第50-52页 |
| 7 数字测量理论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 第52-63页 |
| ·交流电量的数字测量 | 第52-53页 |
| ·利用FFT计算谐波参数 | 第53-55页 |
|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结构及技术指标一般要求 | 第55-56页 |
|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55页 |
| ·技术指标一般要求 | 第55-56页 |
| ·硬件功能及实现 | 第56-62页 |
| ·信号调理器 | 第56页 |
| ·数据采集板 | 第56-61页 |
| ·工控机 | 第61-62页 |
| ·谐波电能计量误差分析装置的总体设计 | 第62-63页 |
| 8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附图 | 第67-83页 |
| 后记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