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希格斯模型与B介子辐射衰变研究
| 1 引言 | 第1-19页 |
| ·标准模型中的粒子与相互作用 | 第9-11页 |
| ·CKM矩阵和幺正三角形 | 第11-14页 |
| ·低能有效哈密顿量与有效Wilson系数 | 第14-19页 |
| ·低能有效哈密顿 | 第14-15页 |
| ·Wilson系数 | 第15-19页 |
| 2 QCD因子化方法 | 第19-29页 |
| ·简单因子化方法 | 第19-20页 |
| ·QCD因子化 | 第20-29页 |
| ·因子化方案 | 第20-22页 |
| ·非微扰部分的参数输入 | 第22-25页 |
| ·B→Vγ中的QCD因子化 | 第25-27页 |
| ·QCD因子化方法与PQCD因子化方法 | 第27-29页 |
| 3 双希格斯模型 | 第29-35页 |
| ·双Higgs模型的要点 | 第29-32页 |
| ·荷电Higgs企鹅图修正 | 第32-35页 |
| 4 双希格斯模型下的B→Vγ衰变 | 第35-53页 |
| ·B→K~*γ衰变的研究 | 第36-46页 |
| ·B→K~*γ中的衰变分支比和CP破坏 | 第37-44页 |
| ·同位旋对称性 | 第44-46页 |
| ·B→ργ衰变的研究 | 第46-53页 |
| ·衰变分支比和CP破坏 | 第47-49页 |
| ·同位旋和U旋对称性 | 第49-53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 Appendix | 第55-66页 |
| A G_i and H_i~V函数 | 第55-57页 |
| B 双希格斯模型中的函数表达式 | 第57-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