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国内外高浓度生物加工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预处理技术概论 | 第9-12页 |
| ·厌氧生化处理中UASB技术概况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活性炭法预处理黄姜生产皂素废水的研究 | 第16-23页 |
| ·前 言 | 第16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17页 |
| ·试验装置 | 第16-17页 |
| ·实验水质 | 第17页 |
| ·活性炭样品 | 第17页 |
| ·分析测定项目及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测试方法 | 第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7-21页 |
| ·活性炭类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初始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18-19页 |
| ·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19页 |
| ·穿透曲线的确定 | 第19-20页 |
| ·活性炭的再生与重复使用 | 第20-21页 |
| ·小 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光催化法预处理黄姜生产皂素废水的研究 | 第23-28页 |
| ·前言 | 第2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4页 |
| ·试验装置 | 第23-24页 |
| ·试验废水水质 | 第24页 |
| ·分析测定项目及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测试方法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7页 |
| ·处理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流速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 ·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废水对其可生化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氧化剂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 ·小 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铁炭微电解法预处理黄姜生产皂素废水的研究 | 第28-33页 |
| ·前言 | 第28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 ·试验装置 | 第28-29页 |
| ·分析测定项目及研究方法 | 第29页 |
| ·测试方法 | 第29页 |
| ·废水水质 | 第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 ·铁炭微电解-混凝与单一铁炭微电解的预处理效果比较 | 第29页 |
| ·曝气对铁炭微电解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初始pH对铁炭微电解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停留时间对铁炭微电解效果的影响 | 第31页 |
| ·铁炭微电解-混凝处理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小 结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不同预处理与UASB生化处理串联组合的比较研究 | 第33-46页 |
| ·前 言 | 第33-3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6页 |
| ·废水水质 | 第34页 |
| ·实验装置 | 第34页 |
| ·厌氧污泥 | 第34-35页 |
| ·分析测定项目及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 ·测试方法 | 第35-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 ·UASB反应器的启动 | 第36-38页 |
| ·UASB反应器处理三种预处理出水过程中工作特性研究 | 第38-42页 |
| ·UASB处理铁炭微电解-混凝预处理出水的运行情况 | 第38-40页 |
| ·反应器运行过程中MLSS、OLR、甲烷产量、pH变化情况 | 第40-41页 |
| ·比产甲烷活性 | 第41-42页 |
| ·UASB反应器处理光催化氧化预处理废水 | 第42页 |
| ·UASB反应器处理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废水 | 第42-43页 |
| ·黄姜生产皂素废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 第43-44页 |
| ·小 结 | 第44-46页 |
| 第六章 结 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研究生期间已发表或投稿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 致 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