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咏史诗的发生 | 第8-10页 |
第二章 咏史诗的发展(汉魏六朝时期的咏史诗)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正体与变体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史”与“诗”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历史与个人、咏与叙、单一与反复 | 第13-15页 |
第三章 咏史诗的成熟(初盛唐时期的咏史诗) | 第15-31页 |
第一节 陈子昂对于咏史诗的拓展 | 第16-20页 |
第二节 李白对于咏史诗价值的提升 | 第20-25页 |
第三节 杜甫将咏史诗推至成熟境界 | 第25-31页 |
第四章 咏史诗的转型(中晚唐时期的咏史诗) | 第31-43页 |
第一节 量与质的反差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极妍尽态风格下的单一 | 第33-34页 |
第三节 题材上的翻新及其影响 | 第34-37页 |
第四节 体裁上的禁锢 | 第37-39页 |
第五节 好议论与好翻案 | 第39-41页 |
第六节 以悲为美的审美特征和浓重的理性色彩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引用书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