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绿叶菜类论文--莴苣(生菜)论文

农杆菌介导的一种新型鲑鱼降钙素(msCT)转化生菜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缩略词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9页
 1.1 骨质疏松症及其对人类的危害第10页
 1.2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第10页
 1.3 降钙素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的疗效及前景第10-12页
  1.3.1 降钙素第10-11页
  1.3.2 降钙素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的疗效及前景第11页
  1.3.3 降钙素的生产方法第11-12页
 1.4 植物生物反应器优点第12-13页
  1.4.1 生物反应器第12页
  1.4.2 传统的生物反应器缺陷第12-13页
  1.4.3 植物反应器的优点第13页
 1.5 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现状和前景第13-16页
  1.5.1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第14-15页
  1.5.2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其它蛋白质和多肽第15-16页
  1.5.3 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鲑鱼降钙素的优点第16页
 1.6 植物转基因历史概述第16-17页
  1.6.1 植物转基因研究历史简要回顾第16-17页
  1.6.2 生菜转基因研究现状第17页
 1.7 转基因安全性考虑第17-18页
 1.8 选题依据第18-1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29页
 2.1 材料第19页
  2.1.1 植物材料第19页
  2.1.2 菌株和质粒第19页
  2.1.3 酶与试剂盒第19页
  2.1.4 细菌培养基第19页
  2.1.5 植物培养基第19页
  2.1.6 激素和抗生素第19页
 2.2 方法第19-29页
  2.2.1 目的基因的设计合成策略与融合基因构建第19-23页
   2.2.1.1 msCT设计与合成第19-20页
   2.2.1.2 pil基因克隆第20-22页
   2.2.1.3 msCT与pil融合第22-23页
  2.2.2 含“twin T-DNA”植物双元表达载体构建策略第23-27页
   2.2.2.1 pE8 with RB and LB目的片段(平端+Sac Ⅰ)的获得第23-25页
   2.2.2.2 pCA2300(平端+Sac Ⅰ)片段的获得第25-26页
   2.2.2.3 连接、转化、鉴定第26页
   2.2.2.4 p35S-2300-twin T-DNA::gus构建第26页
   2.2.2.5 p35S-2300-twin T-DNA::pil-msCT::noster构建第26页
   2.2.2.6 工程菌的制备(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第26-27页
  2.2.3 生菜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无菌操作)第27-28页
  2.2.4 转基因生菜PCR检测第28页
   2.2.4.1 植物(生菜)总DNA小量抽提法(用于PCR检测)第28页
   2.2.4.2 PCR检测体系和反应条件第28页
  2.2.5 田间栽培第28-2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9-43页
 3.1 msCT设计和融合基因的构建第29-34页
  3.1.1 msCT设计及鉴定第29-30页
  3.1.2 菌毛蛋白基因的克隆第30-32页
  3.1.3 融合基因pil-msCT的构建第32-34页
 3.2 含“twin T-DNA”植物双元表达载体构建第34-40页
  3.2.1 生菜基因组DNA提取及pE8(LB+RB)获得第34-35页
  3.2.2 pCh2300(平端+Sac Ⅰ)片段的获得第35-36页
  3.2.3 连接、转化、鉴定第36-37页
  3.2.4 p35S-2300-twin T-DNA::gus::noster构建第37-38页
  3.2.5 p35S-2300-twin T-DNA::pil-msCT::noster构建第38-40页
  3.2.6 工程菌制备第40页
 3.3 生菜遗传转化第40-41页
 3.4 转基因生菜的PCR检测第41-42页
  3.4.1 DNA提取第41页
  3.4.2 目的基因PCR初步检测第41-42页
 3.5 转msCT生菜T1代PCR检测第42-43页
第四章 讨论第43-47页
 4.1 sCT基因设计的依据第43页
 4.2 共培养时几个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第43-44页
 4.3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第44页
 4.4 转基因生菜进一步分子检测和生菜表达sCT活性第44-45页
 4.5 鲑鱼降钙素植物反应器研制的产业化现状和前景第45-47页
全文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礼记》郑注训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