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生物工程应用论文

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和抗癌萜类吲哚生物碱的代谢工程

摘要第1-16页
Summary第16-1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9-42页
 第一部分 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第19-36页
  第一节 紫杉醇生物合成上游途径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第20-30页
   1 萜类在细胞质中通过MVA途径生物合成第22页
   2 萜类在质体中通过DXP途径生物合成第22-23页
   3 MVA途径上的基因和酶第23-26页
   4 DXP途径上的基因和酶第26-29页
   5 MVA途径和DXP途径之间的交流第29-30页
  第二节 紫杉醇生物合成下游途径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第30-35页
   1 紫杉醇20碳前体骨架GGPP的生物合成第30-31页
   2 紫杉二烯合成酶催化GGPP环化生成紫杉二烯第31-32页
   3 紫杉二烯官能化过程中涉及到的酶和基因第32-35页
  第三节 紫杉醇生物合成分子生物学小结第35-36页
 第二部分 抗癌萜类吲哚生物碱的代谢工程第36-42页
  1 TIAs生物合成上游途径中的关键酶TDC、G10H和STR及其应用第37-39页
  2 长春花TIAs生物合成代谢全局转录调控因子ORCA3及其应用第39-4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2-92页
 第一部分 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第42-79页
  1 植物材料第42页
  2 菌株和表达载体第42页
  3 仪器和设备第42-43页
  4 试剂盒及购买的试剂第43-44页
  5 自配的主要标准试剂第44-45页
  6 自配的其它试剂第45页
  7 方法与步骤第45-79页
   ·曼地亚红豆杉材料的准备第45页
   ·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的诱导处理第45页
   ·诱导处理曼地亚红豆杉细胞RNA的抽提第45-46页
   ·从成熟的曼地亚红豆杉组织中提取高质量RNA第46页
   ·曼地亚红豆杉DNA的提取第46-47页
   ·曼地亚红豆杉基因组步移DNA库的构建第47-48页
   ·从曼地亚红豆杉总RNA合成第一链cDNA第48-49页
     ·方案一:使用Invitrogen公司的3’RACE试剂盒进行反转第48-49页
     ·方案二:使用Clontech公司的反转录试剂盒进行反转第49页
   ·目的基因克隆第49-63页
     ·tmhmgr,tmfps,tmipi,tmdxs,tmdxr基因核心片段的获得第49-50页
     ·tmggpps基因的基因组核心片段获得第50-51页
     ·曼地亚红豆杉RACE-Ready cDNA的合成第51页
     ·tmhmgr的的克隆第51-55页
     ·tmfps,tmipi,tmdxs,tmdxr的克隆第55-58页
     ·tmggpps的克隆第58-63页
       ·tmggpps的3’和5’RACE第58页
       ·tmggpps全长cDNA的克隆第58-59页
       ·tmggpps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克隆-5’walking第59-62页
       ·tmggpps基因终止子序列的克隆-3’walking第62-63页
       ·含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的tmggpps全长基因的扩增第63页
   ·Southern blot分析第63-68页
     ·试剂配制第63-64页
     ·探针的制备第64页
     ·探针的标记第64-65页
     ·曼地亚红豆杉基因组DNA的限制性酶切消化第65-66页
     ·Southern blot凝胶电泳第66页
     ·Southern blot凝胶转膜和固定第66页
     ·探针与尼龙膜的Southern blot杂交和检测第66-67页
     ·封阻、抗体温育和洗膜第67页
     ·自显影第67-68页
   ·基因表达分析第68-69页
     ·Northern blot分析第68-69页
       ·探针的制备第68页
       ·配制琼脂糖甲醛变性凝胶第68页
       ·RNA变性样品的制备和电泳第68页
       ·Northern blot凝胶转膜、固定和杂交检测第68-69页
     ·RT-PCR分析第69页
   ·亚克隆、测序第69-72页
     ·凝胶电泳第69页
     ·凝胶电泳条带或酶切产物的柱层析回收第69-70页
     ·大肠杆菌DH5α和XL1-Blue感受态的制备第70页
     ·DNA回收片段与pGEM-T Easy Vector载体的连接第70-71页
     ·DNA与pGEM-T Easy Vector的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第71页
     ·转化重组载体后的DH5α单菌落培养和质粒的提取第71-72页
     ·引物合成、转化重组子的鉴定、测序第72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2页
   ·基因的功能验证第72-79页
     ·tmhmgr基因在HMGR缺陷型酵母突变体JRY2394中的功能验证第72-75页
       ·tmhmgr编码区的克隆第73-74页
       ·tmhmgr编码区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第74页
       ·醋酸锂法转化酵母JRY2394第74-75页
       ·JRY2394转化子的筛选第75页
       ·JRY2394,JRY2394+pYES2,JRY2394+pYES2+tmhmgr生长情况比较第75页
     ·tmfps基因在FPS缺陷型酵母突变体中的功能验证第75-76页
       ·tmfps编码区的克隆第75页
       ·tmhmgr编码区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第75-76页
       ·醋酸锂法转化酵母CC25第76页
       ·CC25转化子的筛选第76页
       ·CC25和CC25+tmfps生长情况比较第76页
     ·tmggpps基因在酵母突变体SFNY368中的功能验证第76-77页
       ·tmggpps编码区的克隆第76页
       ·tmggpps编码区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YES2.1 TOPO第76页
       ·醋酸锂法转化酵母SFNY368第76-77页
       ·SFNY368转化子的筛选第77页
       ·SFNY368,SFNY368+tmggpps和NY180生长情况比较第77页
     ·tmipi基因的功能验证第77-79页
       ·tmipi功能验证中用到的质粒:pAC-BETA和pTrcAtIPI第77-79页
       ·带酶切位点的tmipi编码区的克隆第79页
       ·tmipi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9页
       ·携带不同质粒的XL1-Blue生长情况比较第79页
 第二部分 抗癌萜类吲哚生物碱的代谢工程第79-92页
  1 喜树TIAs的代谢工程第79-88页
   ·植物材料第79页
   ·长春花tdc、g10h、str和orca3基因编码区的克隆第79-80页
     ·长春花RNA的提取第79-80页
     ·长春花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80页
     ·长春花tdc、g10h、str和orca3基因编码区的克隆第80页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str+tdc的构建第80-84页
     ·pCAMBIA1304~+的构建第80-81页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tdc+str的构建第81-84页
   ·农杆菌C58C1和LBA4404的转化第84页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84页
     ·农杆菌的工程菌株的获得第84页
   ·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p1304~++str+tdc遗传转化喜树第84-85页
     ·喜树无菌苗的培养第85页
     ·农杆菌的培养第85页
     ·共培养第85页
     ·转基因喜树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第85页
     ·喜树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的培养第85页
   ·转基因喜树PCR和RT-PCR检测第85-87页
     ·喜树愈伤组织DNA和RNA的提取第85页
     ·喜树愈伤组织DNA的提取第85-86页
     ·喜树愈伤组织RNA的提取第86页
     ·PCR检测目的基因第86页
     ·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第86-87页
   ·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测定第87-88页
     ·仪器与试药第87页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第87页
     ·线性关系第87页
     ·样品测定方法第87-88页
     ·精密度试验第88页
     ·重复性试验第88页
     ·稳定性试验第88页
     ·回收率测定第88页
  2 长春花抗癌萜类吲哚生物碱代谢工程的基础工作第88-92页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g10h、pCAMBIA1304~++orca3、pCAMBIA1304~++g10h+orca3的构建第88-90页
     ·pCAMBIA1304~++g10h的构建第88-89页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orca3的构建第89-90页
     ·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g10h+Orca3的构建第90页
   ·质粒转化农杆菌C58C1和LBA4404第90页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90页
     ·农杆菌的工程菌株的获得第90页
   ·根癌农杆菌C58C1(disarmed and harboring pRiA4)介导pCAMBIA1304~++g10h、pCAMBIA1304~++orca3、pCAMBIA1304~+g10h+orca3遗传转化长春花第90-91页
     ·无菌苗的培养第90页
     ·农杆菌的培养第90-91页
     ·共培养第91页
     ·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第91页
   ·长春花转基因毛状根PCR和RT-PCR检测第91-92页
     ·长春花毛状根DNA和RNA的提取第91页
     ·PCR检测目的基因第91页
     ·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第91-92页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第92-158页
 第一部分 紫杉醇前体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第92-145页
  1 建立从成熟的红豆杉组织中提取高质量RNA的方法第92-94页
  2 紫杉醇生物合成上游途径中重要基因的克隆、分析和功能验证第94-145页
   ·紫杉醇生物合成MVA途径上重要基因的克隆、分析与功能鉴定第94-120页
     ·曼地亚红豆杉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TmHMGR)第94-103页
       ·tmhmgr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第95-96页
       ·TmHMG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6-100页
       ·tmhmgr在酵母中的功能互补第100-101页
       ·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分析第101-103页
       ·tmhmgr研究小结第103页
     ·曼地亚红豆杉法尼基二磷酸合成酶(TmFPS)第103-112页
       ·tmfps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第104-105页
       ·TmFP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5-109页
       ·tmfps在酵母中的功能互补第109-110页
       ·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分析第110-111页
       ·tmfps基因研究小结第111-112页
     ·曼地亚红豆杉异戊烯二磷酸:二甲基丙烯基二磷酸异构酶(TmIPI)第112-120页
       ·tmipi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第112-113页
       ·TmIPI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13-117页
       ·tmipi的功能验证第117-119页
       ·Southern杂交分析第119页
       ·tmipi研究小结第119-120页
   ·紫杉醇生物合成DXP途径上限速酶基因dxs和dxr的克隆与分析第120-137页
     ·曼地亚红豆杉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TmDXS):紫杉醇生物合成DXP途径上第一个限速酶第121-130页
       ·tmdxs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第121-123页
       ·TmDX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23-128页
       ·tmdxs的Southern和表达分析第128-129页
       ·tmdxs研究的小结第129-130页
     ·曼地亚红豆杉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TmDXR):紫杉醇生物合成DXP途径上第二个限速酶第130-137页
       ·tmdxr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第130-131页
       ·TmDX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31-137页
       ·tmdxr研究小结第137页
   ·合成紫杉醇20碳二萜骨架的香叶基香叶基二磷酸合成酶(TmGGPPs)第137-145页
     ·tmggpps基因组序列和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第138-139页
       ·tmggpps基因组序列的分子克隆第138页
       ·tmggpps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第138-139页
     ·TmGGPP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39-142页
     ·tmggpps在酵母中的功能互补验证第142-143页
     ·MeJA处理曼地亚红豆杉细胞后tmggpps的表达第143-144页
     ·tmggpps研究小结第144-145页
 第二部分 抗癌萜类吲哚生物碱的代谢工程第145-158页
  1 喜树TIAs的代谢工程第145-152页
   ·中间载体p1304~+的构建第146页
   ·带相应粘性末端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编码区的扩增第146-147页
   ·目的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1304~++str+tdc的构建第147-148页
   ·农杆菌介导p1304~++str+tdc遗传转化喜树第148-149页
   ·喜树转长春花tdc和str基因的PCR和RT-PCR检测第149-150页
   ·喜树愈伤组织羟基喜树和喜树碱含量测定第150-152页
  2 长春花TIAs代谢工程基础工作第152-158页
   ·目的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1304~++g10h,p1304~++orca3,p1304~++g10h+orca3的构建第152-155页
   ·C58C1介导p1304~++g10h,p1304~++orca3,p1304~++g10h+orca3对长春花的遗传转化第155页
   ·长春花毛状根的继代培养第155-156页
   ·长春花转基因毛状根的PCR和RT-PCR检测第156-157页
   ·小结第157-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SCI论文第173-175页
致谢第175-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委托理财”法律问题研究--实证、诉争与监管
下一篇:信息隐藏安全性研究--理论研究以及在版权保护和隐蔽通信中的技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