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9页 |
·方案提出背景 | 第6-7页 |
·方案任务简介 | 第7页 |
·本人完成的工作 | 第7-9页 |
2 数据备份理论基础 | 第9-19页 |
·数据备份概念 | 第9页 |
·数据备份的分类 | 第9-11页 |
·按照备份操作的方式划分 | 第9-10页 |
·按照备份数据的文件组成方式划分 | 第10页 |
·根据备份数据对应用产生的影响程度划分 | 第10-11页 |
·根据备份数据所处的位置划分 | 第11页 |
·存储备份的关键技术及其产品 | 第11-17页 |
·镜像技术 | 第12-13页 |
·快照技术 | 第13页 |
·虚拟私有网络备份(Lan-free) | 第13-14页 |
·无服务器备份 | 第14-15页 |
·基于NDMP的NAS备份 | 第15页 |
·磁带虚拟化备份技术 | 第15-16页 |
·并发备份技术 | 第16页 |
·分层存储管理备份 | 第16-17页 |
·基于Ip的SAN的远程容灾备份 | 第17页 |
·数据备份与其它可靠性技术的区别 | 第17-19页 |
3 网络存储技术介绍 | 第19-27页 |
·传统存储技术 | 第19-20页 |
·网络存储技术 | 第20-27页 |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 第20-22页 |
·SAN | 第22-24页 |
·IP存储 | 第24-25页 |
·InfiniBand | 第25-26页 |
·虚拟存储(Storage Virtualization) | 第26-27页 |
4 磁带系统技术及发展趋势 | 第27-39页 |
·线性技术 | 第27-28页 |
·开放线性磁带技术 | 第28-30页 |
·Ulitrum LTO格式 | 第30-31页 |
·磁带系统在Open SAN架构中的应用 | 第31-32页 |
·常用的LTO磁带系统 | 第32-37页 |
·我公司主要备份设备IBM 3590介绍 | 第37-39页 |
5 方案设计与实施 | 第39-61页 |
·方案定义 | 第39页 |
·公司备份现状及业务需求 | 第39-44页 |
·现有生产系统及系统概况 | 第39-41页 |
·主要弊端分析 | 第41-43页 |
·方案目标 | 第43-44页 |
·方案实施 | 第44-59页 |
·TSM方案概述 | 第44页 |
·方案特点 | 第44-45页 |
·方案设计原则 | 第45页 |
·系统架构 | 第45-47页 |
·TSM主要模块介绍 | 第47-59页 |
·系统功能实现 | 第59-61页 |
·文件级别备份 | 第59页 |
·数据库级别备份 | 第59页 |
·应用级别备份 | 第59-60页 |
·操作系统级别备份 | 第60-61页 |
6 数据备份策略 | 第61-66页 |
·理想的备份策略 | 第61-62页 |
·数据备份流程 | 第62页 |
·备份策略 | 第62-66页 |
·主机系统备份策略 | 第63-64页 |
·各个生产系统程序库的备份策略 | 第64页 |
·各个生产系统数据库的备份策略 | 第64页 |
·对Lotus Notes以及MS Exchange邮件数据库的备份策略 | 第64-66页 |
7 系统试运行期间问题与解决 | 第66-72页 |
·过期数据的解决 | 第66-67页 |
·数据压缩的使用 | 第67-69页 |
·模拟TSM服务器灾难恢复 | 第69-71页 |
·如何解决使用TSM时磁带机状态不可用问题 | 第71-72页 |
8 结论 | 第72-75页 |
·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备份软件 | 第72-73页 |
·采用TSM备份的生产系统与未使用TSM之前各项指标比较 | 第73-74页 |
·待解决问题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声明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