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绪论 | 第1-10页 |
| 2 相关文献的简要回顾 | 第10-18页 |
| ·国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相关方法 | 第10-15页 |
| ·传统的定性度量方法 | 第10-12页 |
| ·单变量模型分析 | 第12页 |
| ·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 | 第12-14页 |
| ·基于资本市场的理论和信息科学的现代信用风险模型 | 第14-15页 |
| ·国内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15-18页 |
| ·关于银行信用风险产生原因的论述 | 第15-17页 |
|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问题的研究 | 第17-18页 |
|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现状与差距 | 第18-34页 |
|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评级体系及中美比较 | 第18-26页 |
|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评级体系 | 第18-21页 |
| ·与美国商业银行客户评级体系比较 | 第21-24页 |
|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评级体系缺陷分析 | 第24-26页 |
| ·国内商业银行债项评级体系及中美比较 | 第26-30页 |
| ·国内商业银行债项评级体系 | 第26-27页 |
| ·与美国商业银行债项评级体系比较 | 第27-30页 |
| ·我国商业银行债项评级体系缺陷分析 | 第30页 |
|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效果分析 | 第30-34页 |
| 4 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有效性的拓展性研究 | 第34-43页 |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效度和信度 | 第34-35页 |
| ·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效度和信度的因素 | 第35-43页 |
| ·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 第35页 |
| ·评估程序的合理性 | 第35-36页 |
| ·信用秩序 | 第36-37页 |
| ·企业财务制度 | 第37-38页 |
| ·法制环境 | 第38页 |
| ·配套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 | 第38-39页 |
| ·经济环境 | 第39-43页 |
| 5 新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完善 | 第43-56页 |
| ·构建信用评级体系 | 第43-47页 |
| ·新巴协议关于信用评级的具体要求 | 第43-45页 |
|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要求提出的建议 | 第45-47页 |
|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分类体系 | 第47-51页 |
| ·巴塞尔协议关于贷款分类的要求和原则 | 第47-49页 |
| ·具体思路 | 第49-51页 |
| ·实施统一授信 | 第51-52页 |
|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 第52-56页 |
| ·加强外部监管和法制监督,强化信息披露 | 第52-54页 |
| ·建立竞争、高效的商业银行体系 | 第54页 |
| ·构建评估机构交流平台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