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构造地质学论文--构造运动论文

河西走廊及邻近地区最新构造变形基本特征及构造成因分析

前言第1-13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构造概况第13-31页
 第一节 区域地质构造及演化简史第13-17页
  1 大地构造性质和分区第13-14页
  2 前第四纪构造演化简史第14-15页
  3 第四纪构造运动第15-17页
 第二节 地貌与第四系第17-20页
  1 地貌基本特征第17-19页
  2 第四系第19-20页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第20-26页
  1 新构造盆地第20-22页
  2 NNW向构造隆起第22页
  3 主要活动断裂带第22-26页
 第四节 现代地壳形变特征第26-28页
 第五节 区域构造应力场第28-31页
  1 现代构造应力场第28-29页
  2 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第29-31页
第二章 河西走廊主要活动断裂的定量研究第31-69页
 第一节 基本地貌单元的编年第31-42页
  1 研究区现有阶地测年数据分析第31-33页
  2 阶地成因-构造阶地和气候阶地第33-34页
  3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古气候变化第34-39页
  4 40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第39-40页
  5 研究区基本地貌单元的编年第40-41页
  6 小结第41-42页
 第二节 祁连山北缘断裂带定量化研究第42-50页
  1 玉门断裂第42-46页
  2 佛洞庙-红崖子断裂第46-49页
  3 民乐-大马营断裂第49-50页
 第三节 阿拉善南缘近东西向左旋走滑断裂束第50-56页
  1 宽滩山-金塔南山断裂(F_(3-1))第51页
  2 慕少梁南麓断裂(F_(3-2))第51-52页
  3 盘头山-羊圈沟断裂(F_(3-3))第52页
  4 天城-苏亥阿木断裂(F_(3-4))第52-55页
  5 阿右旗断裂(F_(3-5))第55页
  6 小结第55-56页
 第四节 河西走廊前陆盆地内部逆断裂系第56-66页
  1 嘉峪关断裂第56-57页
  2 阴洼山断裂第57页
  3 榆木山北缘断裂第57-58页
  4 榆木山东缘断裂第58-62页
  5 皇城-塔儿庄断裂第62-64页
  6 武威盆地南缘断裂第64-65页
  7 小结第65-66页
 第五节 河西走廊地区逆断裂活动引起的地壳缩短率估算第66-69页
  1 地壳缩短率与逆断裂剖面结构第66-67页
  2 研究区实测近地表断层倾角第67页
  3 地壳缩短率估算第67-69页
第三章 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定量化研究第69-97页
 第一节 海原断裂带第69-80页
  1 海原断裂第71-72页
  2 老虎山断裂第72-74页
  3 毛毛山断裂第74-76页
  4 金强河断裂第76-77页
  5 冷龙岭断裂第77-78页
  6 托莱山断裂第78-79页
  7 古浪-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第79-80页
 第二节 阿尔金断裂带(中东段)晚第四纪走滑速率研究第80-87页
  1 研究概况第80-81页
  2 阿尔金断裂带中东段的分段性第81页
  3 左旋走滑速率研究第81-87页
  4 小结第87页
 第三节 东昆仑断裂带第87-97页
  1 库赛湖段的水平滑动速率第89-92页
  2 东西大滩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滑动速率第92-94页
  3 东昆仑断裂带上其它段落的滑动速率第94-95页
  4 断裂的垂直运动特征第95页
  5 小结第95-97页
第四章 河西走廊最新构造变形的成因分析第97-115页
 第一节 GPS观测结果与定量化研究结果对比第97-104页
 第二节 河西走廊地区最新构造变形基本特征第104-105页
 第二节 河西走廊与阿尔金断裂带、海原断裂带的构造转换分析第105-113页
  1 矢量分析原理第105-107页
  2 阿尔金断裂带与祁连山-河西走廊西段的构造转换第107-110页
  3 海原断裂带和古浪-香山-天景山断裂带与河西走廊东段的构造转换分析第110-113页
  4 小结第113页
 第三节 河西走廊地区最新构造变形成因讨论第113-115页
主要结论与认识第115-117页
 1 主要结论第115-116页
 2 创新之处与研究特色第116页
 3 问题与不足之处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豫西金矿田构造流体成矿系统
下一篇:有机磷农药的酶免疫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