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土地法论文

论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建构

第一章 引言第1-7页
第二章 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发展第7-9页
 一、 私有私用阶段第7页
 二、 私有公用阶段第7-8页
 三、 公有公用阶段第8页
 四、 公有私用阶段第8-9页
第三章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第9-13页
 第一节 实践中的问题第9-10页
  一、 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第9页
  二、 土地分散经营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第9-10页
  三、 农民兼业化和农业副业化问题突出第10页
  四、 因人口变化引起的土地分配不均第10页
 第二节 理论上的分析第10-13页
  一、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不完全性第11-12页
   1 、 性质模糊第11页
   2 、 主体虚位第11-12页
   3 、 权能残缺第12页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规范性第12-13页
   1 、 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合同上的权利第12页
   2 、 承包经营权是残缺的使用权第12-13页
第四章 农地使用权制度的建构方案第13-27页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第13-14页
  一、 从物权行为理论看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关系的界定第13-14页
  二、 关于权利名称的选择第14页
 第二节 农地所有权的确立第14-17页
  一、 农地所有权的性质第14-16页
   (一) 农地所有权的主体为农民集体第14-15页
   (二) 农地所有权的基本形态为村级农民集体所有第15-16页
  二、 农地所有权的形式第16-17页
 第三节 农地使用权的内容第17-21页
  一、 农地使用权的主体第17-18页
   (一) 农户第17页
   (二) 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第17-18页
  二、 使用权的配置和期限第18-19页
   (一) 按人口配置是有效的利用方式第18页
   (二) 使用权的期限应考虑到土地的功能第18-19页
  三、 权利的可处分性第19-21页
   (一) 从经济角度分析权利流转的必要性第19页
   (二) 从法律角度分析权利可处分性的内容第19-21页
    1 、 转让第20页
    2 、 转包第20页
    3 、 抵押第20页
    4 、 继承第20-21页
  四、 使用权人的义务和负担第21页
   (一) 交纳农地使用费的义务第21页
   (二) 维持地力的义务第21页
   (三) 依约定方法和用途使用土地的义务第21页
 第四节 农地使用权的配套制度第21-27页
  一、 登记制度第21-23页
   (一) 登记的必要性第21-22页
   (二) 登记的原则第22页
   (三) 登记制度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1 、 登记机关第22-23页
    2 、 登记内容第23页
    3 、 登记适用范围第23页
   (四) 登记错误的预防和补救第23页
  二、 农地使用权的市场流转机制第23-25页
   (一) 完善市场流转的中介机构第24页
   (二) 建立合理的人口流转机制第24页
   (三)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24页
   (四) 以财产移转税适当限制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第24-25页
   (五) 防止农地垄断经营第25页
  三、 国家征用和补偿制度第25-27页
   (一) 明确农地征用的范围第25-26页
   (二) 明确农地征用补偿的对象第26页
   (三) 明确农地征用补偿的范围第26-27页
    1 、 实行按市价补偿原则第26页
    2 、 实行可得利益补偿和农地附属利益补偿原则第26-27页
第五章 尚需研究的问题--代结语第27-29页

论文共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合成及对手性农药中间体的分离研究
下一篇:新基因IC53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