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1 棉花黄萎病病及其危害 | 第10-11页 |
| 2 棉花与黄萎病菌相互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 3 棉花黄萎病抗性的表型遗传特点 | 第12-13页 |
| 4 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遗传进展 | 第13-15页 |
| 5 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 | 第15页 |
| 6 研究目的与实验设计 | 第15-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实验设计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34页 |
| 1 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与毒素粗提液的制备 | 第17页 |
| 2 棉花材料培养 | 第17页 |
| 3 棉花幼根中总RNA提取 | 第17-18页 |
| 4 所用引物 | 第18-19页 |
| 5 实验仪器、酶及试剂盒 | 第19页 |
| 6 cDNA的合成 | 第19-21页 |
| 7 双链cDNA的纯化 | 第21页 |
| 8 RsaⅠ酶切 | 第21-22页 |
| 9 酶切cDNA的纯化 | 第22-23页 |
| 10 接头的连接 | 第23页 |
| 11 第一次杂交 | 第23-24页 |
| 12 第二次杂交 | 第24-25页 |
| 13 PCR扩增 | 第25-26页 |
| 14 PCR产物的连接转化 | 第26-27页 |
| 15 质粒的提取 | 第27-29页 |
| 16 酶切检验 | 第29页 |
| 17 PCR扩增每一克隆的插入片段 | 第29-30页 |
| 18 反Northern点杂交筛选克隆 | 第30-32页 |
| ·杂交膜的制备 | 第30-31页 |
| ·探针的制备 | 第31-32页 |
| 19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2-33页 |
| 20 基因组定位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 1 RNA的提取 | 第34页 |
| 2 双链cDNA的合成 | 第34-35页 |
| 3 消减杂交结果检测 | 第35-36页 |
| 4 消减杂交效率检测 | 第36页 |
| 5 PCR扩增插入片段及反Northern杂交筛选克隆 | 第36-37页 |
| 6 序列测定 | 第37页 |
| 7 ORF分析 | 第37-38页 |
| 8 同源性比较 | 第38-42页 |
| ·与GenBank基因组库中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第38-39页 |
| ·与棉花已知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第39-40页 |
| ·与EST库的同源性比较 | 第40-41页 |
| ·与拟南芥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较 | 第41-42页 |
| 9 结构和功能推测 | 第42-44页 |
| 10 Vdrg序列的定位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6-50页 |
| 1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诱导的cDNA序列的意义 | 第46-48页 |
| 2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诱导的cDNA序列的定位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附录 | 第57-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