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导言 | 第20-27页 |
·研究问题的展示 | 第20-22页 |
·背景描述 | 第20-21页 |
·问题提出 | 第21-2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及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论文框架及预期成果 | 第25-27页 |
理论与借鉴篇 | 第27-71页 |
第1章 理论借鉴 | 第27-42页 |
·财政支出理论 | 第27-33页 |
·马克思的财政支出理论 | 第27-29页 |
·古典学派的财政支出理论 | 第29-30页 |
·庸俗学派的财政支出理论 | 第30页 |
·社会政策学派的财政支出理论 | 第30-31页 |
·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支出理论 | 第31-33页 |
·政府职能理论与地方政府改革 | 第33-38页 |
·政府职能理论 | 第33-35页 |
·地方政府改革 | 第35-38页 |
·控制理论 | 第38-42页 |
·控制的内容 | 第38-39页 |
·控制的标准 | 第39-40页 |
·控制的类型 | 第40页 |
·控制的过程 | 第40-42页 |
第2章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理论规范 | 第42-58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和特性 | 第42-44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 | 第42-43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特性 | 第43-44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内涵 | 第44-48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界定 | 第44-45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原则 | 第45-47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条件 | 第47-48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类型 | 第48-54页 |
·地方财政支出的职能结构 | 第48-49页 |
·地方财政支出的行政结构 | 第49-50页 |
·地方财政支出的再生产结构 | 第50-52页 |
·地方财政支出的补偿结构 | 第52-54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效应 | 第54-56页 |
·消费性支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 第55页 |
·资本性支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 第55-56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控制 | 第56-58页 |
·地方财政支出控制的内涵 | 第56页 |
·地方财政支出控制的形式 | 第56-58页 |
第3章 国外地方财政支出考察与启示 | 第58-71页 |
·联邦制国家的地方财政体制 | 第58-60页 |
·印度的地方财政体制 | 第58-59页 |
·巴西的地方财政体制 | 第59-60页 |
·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财政体制 | 第60-62页 |
·法国的地方财政体制 | 第60-61页 |
·埃及的地方财政体制 | 第61-62页 |
·美国地方财政支出管理考察 | 第62-68页 |
·财政职能与政府间转移支付 | 第62-63页 |
·预算的编制和审批 | 第63-66页 |
·后预算支出管理 | 第66-68页 |
·考察结论及启示 | 第68-71页 |
·国外地方财政管理体制考察的结论 | 第68-69页 |
·美国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的启示 | 第69-71页 |
实证篇 | 第71-125页 |
第4章 中国地方财政历史考察 | 第71-84页 |
·中国地方财政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 第71-73页 |
·中国地方财政体系的形成 | 第71-72页 |
·地方财政体系的逐步完善 | 第72-73页 |
·地方财政地位的确立和权限的调整 | 第73-78页 |
·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界定 | 第74页 |
·授权的扩大与放权的终止 | 第74-75页 |
·体制的创新与自主权的扩大 | 第75-76页 |
·分税制对地方财政权限的界定 | 第76-78页 |
·地方财政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 第78-82页 |
·高度集中财政体制的形成 | 第78-79页 |
·放权改革的失败 | 第79-81页 |
·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 第81-82页 |
·地方财政体制变迁的结论 | 第82-84页 |
第5章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数量分析 | 第84-109页 |
·全国地方财政支出总体结构分析 | 第84-88页 |
·全国地方财政总体支出分类结构 | 第84-87页 |
·全国地方财政总体支出弹性 | 第87-88页 |
·样本省区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第88-97页 |
·广东省财政支出结构 | 第88-91页 |
·山东省财政支出结构 | 第91-93页 |
·贵州省财政支出结构 | 第93-95页 |
·样本省区财政支出平均结构 | 第95-97页 |
·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结构分析 | 第97-103页 |
·广东省财政经常性支出结构 | 第97-98页 |
·山东省财政经常性支出结构 | 第98-99页 |
·贵州省财政经常性支出结构 | 第99-100页 |
·样本省区财政经常性支出平均结构 | 第100-102页 |
·样本省区财政支出弹性 | 第102-103页 |
·各单项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第103-105页 |
·不同地区和不同级次之间的支出结构分析 | 第105-106页 |
·各地区财政负担人员结构分析 | 第106-109页 |
第6章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问题分析 | 第109-125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109-115页 |
·经济建设支出的比例过低 | 第109-110页 |
·经常性支出的比重过大 | 第110-111页 |
·行政管理经费增长过快 | 第111-112页 |
·事业费比行政费支出弹性小 | 第112-113页 |
·不同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差距大 | 第113-114页 |
·地方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 第114页 |
·地方财政支农投资存在的问题 | 第114-115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问题产生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115-116页 |
·加剧地方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 | 第116页 |
·地方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引发的问题 | 第116-117页 |
·财政负担人员膨胀引发的问题 | 第117-118页 |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118-125页 |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第118页 |
·政府职能范围调整不到位 | 第118-120页 |
·政府间职责划分不清 | 第120-121页 |
·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机制 | 第121-122页 |
·财政支出管理水平低 | 第122-123页 |
·财政负担人员膨胀产生的原因 | 第123-125页 |
政策篇 | 第125-165页 |
第7章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途径 | 第125-141页 |
·地方财政支出职能结构优化的途径 | 第125-132页 |
·经济建设支出的结构调整与优化 | 第125-127页 |
·社会文教支出的结构调整与优化 | 第127-131页 |
·行政支出的总量调整与结构优化 | 第131-132页 |
·地方财政支出的补偿结构优化的途径 | 第132-135页 |
·地方财政支出补偿结构的现状及特征 | 第132-133页 |
·优化地方财政支出补偿结构的途径 | 第133-135页 |
·地方财政支出再生产结构优化的途径 | 第135-137页 |
·地方财政支出再生产结构优化的原则 | 第135-136页 |
·优化地方财政支出再生产结构的途径 | 第136-137页 |
·地方财政支出行政结构优化的途径 | 第137-141页 |
·地方财政支出行政结构优化的内涵 | 第137-138页 |
·地方财政支出行政结构优化的原则 | 第138-139页 |
·优化地方财政支出行政结构的途径 | 第139-141页 |
第8章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控制机制 | 第141-154页 |
·支出控制的形式与目标 | 第141-142页 |
·地方财政支出控制的形式 | 第141-142页 |
·地方财政支出控制的目标 | 第142页 |
·地方财政支出控制的重点:界定支出范围 | 第142-145页 |
·公共产品的提供与服务范围 | 第142-143页 |
·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的划分 | 第143-145页 |
·控制机制的内容及实现途径 | 第145-154页 |
·科学界定地方政府职能 | 第145-146页 |
·改进预算科目设置 | 第146-147页 |
·实行零基预算 | 第147-149页 |
·改革支出分配方式 | 第149-150页 |
·改革支出使用机制 | 第150-152页 |
·完善监督体系 | 第152-154页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54-165页 |
·研究结论 | 第154-158页 |
·政策建议 | 第158-163页 |
·调整地方财政供给范围 | 第158-159页 |
·制定各级政府事权划分的法律规范 | 第159-160页 |
·建立规范的地方财政收入机制 | 第160页 |
·规范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160-161页 |
·标本兼治,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 第161页 |
·强化地方财政支出管理 | 第161-162页 |
·合理确定乡级财政管理体制 | 第162页 |
·规范“两个比重”的区间范围 | 第162-163页 |
·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的增长机制 | 第163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63-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69页 |
附: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69-170页 |
致谢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