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引言 | 第11页 |
·桩基的震害特点 | 第11-14页 |
·选题意义与背景 | 第14-15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与方法 | 第17-36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土-桩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 | 第18-21页 |
·多质点系模型 | 第18页 |
·弹性介质中的梁模型 | 第18-20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20-21页 |
·群桩效率问题 | 第21页 |
·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 第21-27页 |
·子结构方法 | 第21-25页 |
·整体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6页 |
上篇 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 | 第36-71页 |
第三章 单桩动力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 | 第37-55页 |
·引言 | 第37页 |
·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 | 第37-39页 |
·自由场分析 | 第39-40页 |
·相互作用参数的确定 | 第40-42页 |
·弹簧刚度系数的确定 | 第40-41页 |
·阻尼系数的确定 | 第41-42页 |
·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42-44页 |
·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44-51页 |
·土-桩体系的参数分析 | 第44-47页 |
·土-桩-结构体系的参数分析 | 第47-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第四章 群桩动力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 | 第55-70页 |
·引言 | 第55页 |
·分析模型及控制方程 | 第55-57页 |
·动力相互作用参数的确定 | 第57-60页 |
·等价土体质量的计算 | 第57-58页 |
·相互作用弹簧刚度的计算 | 第58-59页 |
·阻尼系数的计算 | 第59-60页 |
·模型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实例分析 | 第61-69页 |
·高柔结构分析 | 第61-66页 |
·桥墩结构分析 | 第66-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下篇 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 第71-141页 |
第五章 单面模型的基本理论及其数值实施 | 第72-100页 |
·引言 | 第72-73页 |
·单面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73-80页 |
·屈服面 | 第73-75页 |
·参考面 | 第75页 |
·加卸载准则 | 第75-77页 |
·弹塑性模量矩阵 | 第77-78页 |
·硬化函数 | 第78-79页 |
·塑性模量的插值函数 | 第79-80页 |
·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80-83页 |
·基本塑性参数 | 第80-81页 |
·硬化参数 | 第81-82页 |
·塑性模量插值参数 | 第82-83页 |
·参数对模型的影响 | 第83-85页 |
·临界状态参数 | 第83-84页 |
·极限状态参数 | 第84-85页 |
·极限状态参数 | 第85页 |
·单面模型的数值实施 | 第85-92页 |
·各种可能的应力增量 | 第85-88页 |
·屈服加载情况 | 第88-91页 |
·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 第91-92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92-95页 |
·小结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第六章 土-桩-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 第100-138页 |
·引言 | 第100页 |
·分析模型及方程 | 第100-102页 |
·边界条件 | 第102-104页 |
·桩-土交界面的处理 | 第104页 |
·非协调元在桩土相互作用中的运用 | 第104-107页 |
·动力非线性分析的数值实施步骤 | 第107页 |
·实例分析 | 第107-133页 |
·单桩分析 | 第108-111页 |
·群桩分析 | 第111-117页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117-133页 |
·不同模型对比分析 | 第133-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1页 |
·结论 | 第138-140页 |
·展望 | 第140-141页 |
附录: 本构方程的推导 | 第141-148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148-14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