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7-8页 |
1 纤溶系统的生理机制 | 第8-24页 |
1 总论 | 第8页 |
2 纤溶系统成员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 第8-13页 |
·纤溶酶原 | 第9页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第9-10页 |
·t-PA的分子结构 | 第9-10页 |
·PA的作用机理 | 第10页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第10-11页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第11-12页 |
·纤溶酶和纤溶酶抑制剂 | 第12-13页 |
3 纤溶系统的调节 | 第13-20页 |
·凝血酶 | 第13-14页 |
·纤维蛋白原 | 第14-15页 |
·血小板 | 第15页 |
·凝血栓蛋白 | 第15-16页 |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 第16页 |
·血小板花生四烯酸 | 第16-17页 |
·血浆蛋白C | 第17页 |
·脂蛋白α | 第17-18页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第18页 |
·内皮素 | 第18-19页 |
·儿茶酚胺 | 第19-20页 |
4 与纤溶系统异常的相关疾病 | 第20-24页 |
·血栓性疾病 | 第20页 |
·高血压 | 第20-21页 |
·冠心病 | 第21-22页 |
·动脉粥样硬化 | 第22-24页 |
2 运动与纤溶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24-34页 |
·急性运动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 第24-25页 |
·长期运动训练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 第25-26页 |
·运动影响纤溶活性的生理机制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4页 |
3 实验研究 不同运动负荷对大鼠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 | 第34-4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6页 |
·实验动物及喂养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运动条件 | 第35-36页 |
·运动方式 | 第36页 |
·训练方案 | 第36页 |
·样品收集 | 第36页 |
·测试方法 | 第36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2 结果 | 第36-39页 |
3 讨论 | 第39-42页 |
4 结论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