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 晚清西南地区对外经济交往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 | 第8-15页 |
(一) 西南地区古代对外贸易简况 | 第8-9页 |
(二) 晚清西南地区门户的被打开 | 第9-14页 |
(三) 西南地区对外经济交往主动权的丧失 | 第14-15页 |
二、 对晚清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考察(上):对外贸易 | 第15-30页 |
(一) 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 | 第16-18页 |
(二) 民间力量与对外贸易 | 第18-25页 |
(三) 西南地区的转口贸易特色 | 第25-28页 |
(四) 西南地区的鸦片贸易 | 第28-30页 |
三、 对晚清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考察(下):外资、技术、设备的引进 | 第30-46页 |
(一) 列强对西南地区的资本输出 | 第31-37页 |
(二) 外国资本、设备、技术的主动引进 | 第37-46页 |
四、 影响西南对外经济关系的几个基本因素 | 第46-54页 |
(一) 西南地区地处边疆,对外经济交往受邻国的状况影响较大 | 第46-48页 |
(二)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运输条件极其恶劣 | 第48-50页 |
(三) 生产力落后及消费市场的狭小、封闭 | 第50-51页 |
(四) 西南地区近代经济发展滞后,对国内外的依赖性较强 | 第51-53页 |
(五) 不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强烈的排外情绪 | 第53-54页 |
五、 晚清对外经济关系与近代西南社会 | 第54-59页 |
(一) 西南地区半殖民性的日益加深 | 第54-56页 |
(二) 西南地区近代因素的产生与增长 | 第56-58页 |
(三) 西南地区发展的落后性、不平衡性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