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源光接入网的优化问题的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8页 |
关键词 | 第8-10页 |
KEYWORDS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本文的背景--宽带接入技术概述 | 第11-14页 |
·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比较 | 第14-15页 |
·网络优化规划的必要性和算法 | 第15-16页 |
·PON规划的意义和用遗传算法解决规划的可行性 | 第16-18页 |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接入网技术与无源光网络简介 | 第21-36页 |
·接入网简介 | 第21-22页 |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 第21页 |
·接入网的地位和作用。 | 第21-22页 |
·无源光网络(PON)简介 | 第22-31页 |
·PON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 | 第22-26页 |
·PON的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PON的分类 | 第23-24页 |
·EPON的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PON的相关国际标准 | 第26页 |
·典型的OAN网络架构 | 第26-27页 |
·无源光接入网的拓扑结构及比较 | 第27-31页 |
·几种常见的拓扑结构 | 第28-30页 |
·几种拓扑结构的比较 | 第30-31页 |
·OAN的系统规范 | 第31-32页 |
·OAN容量和ONU类别 | 第31页 |
·OAN达到的逻辑距离限制 | 第31-32页 |
·最大信号传输时延 | 第32页 |
·国内外接入网的发展概况 | 第32-36页 |
·我国接入网的应用和发展 | 第32-34页 |
·国外接入网的发展概况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接入网规划和算法的描述 | 第36-48页 |
·PON规划的两种算法及其缺点 | 第36-38页 |
·遗传算法在组合优化和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39-41页 |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 第40页 |
·遗传算法的兴起 | 第40-41页 |
·基本遗传算法SGA | 第41-45页 |
·基本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 | 第41-42页 |
·基本遗传算法的应用 | 第42-44页 |
·基本遗传算法的相关定理 | 第44-45页 |
·遗传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 第45-48页 |
第四章 OAN拓扑优化的遗传算法实现 | 第48-71页 |
·拓扑结构优化概述 | 第48-52页 |
·通信网规划的一般原理 | 第48-50页 |
·OAN的星形拓扑优化的数学描述--站址问题 | 第50-52页 |
·单中心问题 | 第51-52页 |
·OAN拓扑结构优化的遗传算法实现 | 第52-70页 |
·用遗传算法实现拓扑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53页 |
·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 | 第53-54页 |
·OBD分配问题的遗传算法实现 | 第54-62页 |
·解空间编码 | 第55页 |
·群体初始化 | 第55-56页 |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 | 第56-57页 |
·遗传操作 | 第57-58页 |
·面向对象的遗传算法实现 | 第58-61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OBD位置选择问题的遗传算法实现 | 第62-70页 |
·标志串表示 | 第63-64页 |
·多参数级联混合编码法 | 第64页 |
·交叉算子 | 第64-65页 |
·变异算子 | 第65页 |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 | 第65-6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算法的性能分析与改进 | 第71-88页 |
·与其他算法的比较 | 第71-72页 |
·GA与模拟退火算法SAA的对比 | 第71页 |
·GA与Hopfield网络优化法的对比 | 第71-72页 |
·遗传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72-76页 |
·运行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不同网络规模对性能的影响 | 第73-74页 |
·处理不可行解的几种策略 | 第74-76页 |
·算法的改进措施 | 第76-80页 |
·改进措施之一 | 第76-77页 |
·改进措施之二 | 第77-78页 |
·改进措施之三 | 第78-80页 |
·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HGSAA的实现 | 第80-88页 |
·模拟退火算法算法的描述 | 第80-83页 |
·模拟退火算法的产生和思想 | 第80-82页 |
·模拟退火算法的数学描述 | 第82-83页 |
·HGSAA的实现 | 第83-85页 |
·算法的结果比较 | 第85-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2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