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水利论文--灌溉技术论文

盐碱耕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5页
 1.1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6-8页
 1.2 节水灌溉的现状及途径第8-10页
  1.2.1 节水灌溉的现状第8-9页
  1.2.2 节水灌溉的途径第9-10页
 1.3 盐碱耕地实行节水灌溉的目的和意义第10-13页
  1.3.1 盐碱耕地现状第10-11页
  1.3.2 盐渍土的成因第11页
  1.3.3 盐渍化防治途径第11-12页
  1.3.4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及盐碱耕地应用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4 本文研究要点第13-15页
第二章 作物—水盐模型第15-31页
 2.1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第15-21页
  2.1.1 基本概念第15-20页
  2.1.2 作物水分敏感指数λ_i在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第20页
  2.1.3 作物水分敏感指数λ_i变化规律及年际间地区间移用研究第20-21页
 2.2 作物水盐生产函数第21-26页
  2.2.1 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第21页
  2.2.2 土壤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第21-22页
  2.2.3 作物耐盐力第22-23页
  2.2.4 作物水盐生产函数第23-26页
 2.3 作物水—盐耦合模型第26-29页
  2.3.1 含盐条件下农田腾发量第26-27页
  2.3.2 作物水—盐模型第27-29页
  2.3.3 盐分敏感指数σ_i、水分敏感指数λ_i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盐碱耕地水稻控制灌溉模式研究第31-54页
 3.1 盐碱耕地水稻控制灌溉的试验设计第31-34页
  3.1.1 试验区基本情况第31页
  3.1.2 研究内容第31页
  3.1.3 处理设计第31页
  3.1.4 试验小区布置第31-32页
  3.1.5 观测内容及方法第32-34页
 3.2 盐碱耕地水稻控制灌溉制度第34-37页
  3.2.1 盐碱耕地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的理论依据第34-35页
  3.2.2 盐碱耕地水稻各处理实际灌溉制度第35-37页
 3.3 盐碱耕地水稻节水灌溉需水规律研究第37-42页
  3.3.1 盐碱耕地水稻实际蒸发蒸腾量计算第37-38页
  3.3.2 盐碱耕地水稻需水规律分析第38-42页
 3.4 水稻水分生产效率第42-44页
  3.4.1 水稻产量分析第42-43页
  3.4.2 灌溉水分生产效率第43-44页
  3.4.3 水稻水分生产效率第44页
 3.5 控制灌溉的根层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第44-53页
  3.5.1 土壤盐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44-46页
  3.5.2 不同淋洗方式在不同生育期根层土壤盐分的变化第46-49页
  3.5.3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允许的土壤初始含盐量第49-50页
  3.5.4 不同生育阶段不同淋洗方式的一次灌水前后根层土壤盐分变化第50-51页
  3.5.5 各生育阶段不同淋洗方式一次灌水前后的地下水矿化度变化第51-52页
  3.5.6 水稻全生育期灌水总量与土壤脱盐率的关系第52-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盐碱耕地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生理生态指标研究第54-79页
 4.1 水稻株高和茎杆日增长量第54-57页
  4.1.1 盐碱耕地水稻株高变化第54-55页
  4.1.2 盐碱耕地水稻株高日增长量变化规律第55-57页
 4.2 盐碱耕地水稻群体受光结构第57-65页
  4.2.1 冠层分析原理第57-59页
  4.2.2 不同淋洗方式对盐碱耕地水稻冠层结构的影响第59-61页
  4.2.3 盐碱耕地水稻群体结构分析第61-65页
 4.3 不同的淋洗控灌方式对盐碱耕地水稻光合的影响第65-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盐碱耕地水稻最优化灌溉制度第79-87页
 5.1 盐碱耕地水稻节水灌溉动态规划数学模型第79-84页
  5.1.1 盐碱耕地水稻节水灌溉动态规划数学模型。第79-82页
  5.1.2 模型求解第82-84页
 5.2 实例研究第84-86页
 5.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弗朗切斯科·彼得拉克:知识史与社会史视角的一项研究
下一篇:作为方法的整体视域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