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缩聚类树脂及塑料论文

多组分共聚酯结构与性能研究

第一章 前言第1-9页
第二章 实验第9-14页
 第一节 多组分涤纶的制备第9-10页
  1.1 改性添加剂的来源第9页
  1.2 母切片的合成第9页
  1.3 纺丝、拉伸及热定型第9-10页
 第二节 性能测试第10-14页
  2.1 特性粘数测定、羧基分析第10页
  2.2 力学性能的测试第10页
  2.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10页
  2.4 红外光谱分析第10页
  2.5 大角X-射线分析第10-11页
  2.6 核磁共振分析第11页
  2.7 流变性能的测定第11页
  2.8 等温结晶的DSC测量第11-12页
  2.9 上染率的测定第12页
  2.10 碱减量处理和碱量率的计算方法第12-14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14-56页
 第一节 共聚合反应及共聚物的性能第14-36页
  1.1 聚合过程第14-15页
  1.2 添加剂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第15-17页
  1.3 共聚物的1H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第17页
  1.4 红外光谱分析第17-18页
  1.5 共聚物的热性能第18-28页
  1.6 多组分共聚酯的流变性能研究第28-36页
 第二节 可纺性及拉伸性能第36-39页
  2.1 切片性能与可纺性的关系第36-37页
  2.2 拉伸倍数第37-38页
  2.3 拉伸温度第38-39页
 第三节 纤维的力学性能第39-41页
  3.1 共聚酯无机粒子的含量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9-40页
  3.2 PEG分子量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第四节 纤维的结晶结构与染色性能第41-47页
  4.1 多组分共聚酯的晶格结构第41-42页
  4.2 多组分共聚酯的染色性能第42-47页
 第五节 多组分共聚酯纤维的碱减量处理第47-56页
  5.1 样品第47页
  5.2 催化碱水解作用机理分析第47-48页
  5.3 碱处理结果与分析第48-56页
第四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晶界面物理——弱锚定向列液晶盒的弗雷德里克兹转变
下一篇:不同配种月份对母猪窝性状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