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第一章 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 第7-14页 |
1.1 世界银行业的盈利状况分析 | 第7-10页 |
1.2 我国银行业盈利状况分析 | 第10-13页 |
1.3 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利润空间收缩的成因 | 第14-21页 |
2.1 宏观经济变化的原因 | 第14-17页 |
2.1.1 经济政策方面 | 第14-15页 |
2.1.1.1 利率持续下调,银行利差收益减少 | 第14页 |
2.1.1.2 新的财税政策压缩银行利润空间 | 第14-15页 |
2.1.1.3 银行需要提高提取坏帐准备金比例,导致盈利下降 | 第15页 |
2.1.1.4 银行业管制的加强和逐渐法律化,导致盈利减少 | 第15页 |
2.1.1.5 其他政策原因 | 第15页 |
2.1.2 市场竞争方面 | 第15-17页 |
2.1.2.1 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 第16页 |
2.1.2.2 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崛起,银行面临来自行业以外的严峻挑战 | 第16页 |
2.1.2.3 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 | 第16-17页 |
2.2 银行自身的原因 | 第17-19页 |
2.2.1 历史遗留问题多 | 第17-18页 |
2.2.2 经营品种单一 | 第18-19页 |
2.2.3 潜在的金融风险 | 第19页 |
2.2.4 成本费用管理失控 | 第19页 |
2.3 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的变化——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利润空间拓展的动力 | 第21-29页 |
3.1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 第21-25页 |
3.1.1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 第21-22页 |
3.1.2 科学的组织架构 | 第22页 |
3.1.3 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内控机制 | 第22页 |
3.1.4 综合化的业务经营 | 第22-23页 |
3.1.5 高效的金融产品开发机制 | 第23-24页 |
3.1.6 遍布全球的电子化网络 | 第24-25页 |
3.2 西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3.2.1 金融创新的加剧 | 第25-26页 |
3.2.2 金融网络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 第26页 |
3.2.3 银行业务全能化的不断发展 | 第26-27页 |
3.2.4 银行业间的并购愈演愈烈 | 第27页 |
3.3 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银行微利时期的经营对策 | 第29-44页 |
4.1 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进程,为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创造制度基础 | 第29-30页 |
4.1.1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激发其内在活力 | 第29-30页 |
4.1.2 进行制度规范,为提高其他商业银行竞争力创造基础 | 第30页 |
4.2 拓展信贷市场,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 | 第30-32页 |
4.2.1 把握重点,认清形势,拓展公司银行业务 | 第31页 |
4.2.2 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 第31-32页 |
4.3.3 积极介入票据市场业务,增强流动性、效益性水平 | 第32页 |
4.3 提高服务质量,扩大优质客户群 | 第32-34页 |
4.3.1 改进服务手段 | 第33页 |
4.3.2 服务方式的革新 | 第33-34页 |
4.3.3 进行市场细分,实行重点营销,培育优质客户 | 第34页 |
4.4 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资产收入的比重 | 第34-37页 |
4.4.1 市场定位和战略重点 | 第35-36页 |
4.4.2 近期战略目标 | 第36页 |
4.4.3 战略步骤和突破口 | 第36-37页 |
4.5 加大系统调控力度,实行银行资产集约经营 | 第37-38页 |
4.5.1 发挥统一法人体制优势,优化资产结构。 | 第37页 |
4.5.2 做好科学决策。 | 第37页 |
4.5.3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建立现代银行资金运作机制 | 第37页 |
4.5.4 加强风险管理 | 第37-38页 |
4.6 加强成本核算,走内涵发展之路 | 第38-39页 |
4.6.1 提高银行员工的效益观念和成本意识 | 第38页 |
4.6.2 撤并机构,减员增效 | 第38页 |
4.6.3 引入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切实加强经营成本核算 | 第38-39页 |
4.7 实行银行业的联合重组,促进多元化经营的步伐 | 第39-41页 |
4.7.1 建立商业银行联合协作关系机制 | 第39-40页 |
4.7.2 正确把握“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政策内涵 | 第40-41页 |
4.7.3 从分业到混业的过渡模式——金融集团控股公司 | 第41页 |
4.8 加快银行电子化建设,加速推进网上银行发展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