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写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文献回顾 | 第12-48页 |
第一部分:核酶与基因治疗 | 第12-22页 |
一 核酶的类型: | 第12-16页 |
二 锤头状核酶的设计: | 第16-17页 |
三 多单位核酶和多位点核酶: | 第17-18页 |
四 核酶进入细胞的途径: | 第18-20页 |
五 核酶的应用: | 第20-22页 |
第二部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现状 | 第22-48页 |
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 第22-32页 |
(一) Bcr-abl融合基因: | 第24-27页 |
(二) 慢粒的异常造血功能: | 第27-32页 |
二 慢粒的治疗现状: | 第32-48页 |
(一) 慢粒的疗效标准及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 | 第32-33页 |
(二) 慢粒的治疗现状: | 第33-48页 |
实验材料 | 第48-53页 |
一 质粒与细胞系: | 第48-49页 |
二 主要试剂: | 第49-51页 |
三 主要溶液: | 第51-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68页 |
一 核酶的设计与合成: | 第53-55页 |
二 系列核酶载体的构建: | 第55-61页 |
(一) 系列单、双核酶及三核酶体外转录载体的构建策略: | 第55-57页 |
(二) 三核酶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 | 第57-59页 |
(三) 基本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三 含BCR-ABL融合位点的核酶体外切割模板载体的构建: | 第61-62页 |
四 系列核酶载体体外切割活性的比较: | 第62-64页 |
五 三核酶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K562细胞系的实验研究: | 第64-68页 |
实验结果 | 第68-86页 |
一 PGEM-3zF载体的改建: | 第68-70页 |
二 系列核酶体外转录载体的构建: | 第70-74页 |
三 核酶体外切割模板载体的构建: | 第74页 |
四 系列核酶体外切割活性的比较: | 第74-76页 |
五 三核酶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K562细胞的核酸杂交: | 第76-77页 |
六 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RZ123细胞周期变化: | 第77-80页 |
七 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 第80页 |
八 细胞表面形态的改变: | 第80-84页 |
九 RT-PCR鉴定三核酶对K562细胞RNA的切割作用: | 第84页 |
十 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84-86页 |
讨论 | 第86-92页 |
一 核酶的设计: | 第87页 |
二 核酶酶切位点的设计及载体的改建: | 第87-88页 |
三 系列核酶体外切割活性的比较: | 第88-89页 |
四 多核酶转染K562细胞的实验研究: | 第89-90页 |
五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REFERENCES | 第95-107页 |
附录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