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引言第13-17页
     ·安全协议概述第13-14页
     ·安全协议的概念和分类第14-15页
     ·Dolev-Yao攻击者模型第15页
     ·安全协议的设计原则第15-17页
   ·基于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第17-23页
     ·基本概念第17页
     ·研究背景第17-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本课题组的研究第22页
     ·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第23-24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4-27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7-49页
   ·数学基础第27-31页
     ·群和有限域第27-29页
     ·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配对第29-30页
     ·安全协议的数学假设第30-31页
   ·密码技术简介第31-35页
     ·对称密码体制第31-32页
     ·公钥密码体制第32-33页
     ·哈希函数第33-34页
     ·消息认证码第34-35页
   ·基本密钥交换协议第35-41页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第35-36页
     ·Joux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第36页
     ·基于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第36-41页
   ·可证明安全的模型及分析理论第41-48页
     ·攻击模型第42-43页
     ·新鲜性第43-44页
     ·安全定义第44-45页
     ·BR模型第45-47页
     ·CK模型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两方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第49-65页
   ·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模型第49页
   ·平衡模型下的两方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第49-59页
     ·回顾AddMA(EKE2)协议第49-50页
     ·构造会话密钥安全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第50-55页
     ·基于口令认证的改进协议2PAKE第55-58页
     ·平衡模型下的安全漏洞第58-59页
   ·非平衡模型下的两方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第59-63页
     ·基于验证值的VB-2PAKE协议第59-60页
     ·VB-2PAKE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第60-63页
     ·非平衡模型的安全性第63页
   ·效率分析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三方PAKE协议的构造及证明第65-89页
   ·三方密钥交换协议第65-67页
     ·可信任第三方第65页
     ·三方密钥交换协议的运行模式第65-66页
     ·基于口令认证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的通用构造模型第66-67页
   ·新的三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第67-71页
     ·基于口令认证的3PAKE协议第67-69页
     ·基于验证值的口令认证协议VB-3PAKE第69-71页
   ·新三方协议的安全性证明第71-86页
     ·安全模型第71-80页
     ·安全定义第80-81页
     ·3PAKE协议的安全性证明第81-85页
     ·VB-3PAKE协议的安全性证明第85-86页
   ·安全性比较及效率分析第86-87页
     ·安全性比较第86-87页
     ·效率分析第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跨域密钥交换协议第89-107页
   ·跨域协议概述第89-90页
   ·回顾EC2C-PAKA协议第90-94页
     ·协议描述第90-92页
     ·EC2C-PAKA协议的安全漏洞分析第92-94页
   ·基于公钥体制的4PAKE协议第94-98页
     ·协议描述第95-96页
     ·安全性分析第96-98页
   ·基于口令认证的VB-4PAKE协议第98-105页
     ·协议描述第99-101页
     ·安全性分析第101-104页
     ·效率分析第104-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6章 组密钥交换协议第107-123页
   ·组密钥交换协议概述第107-108页
   ·VB-nPAKE组密钥交换协议第108-116页
     ·初始化参数第108-109页
     ·协议的建立过程第109-114页
     ·安全性分析第114-116页
   ·基于双线性配对密钥树的口令认证组密钥交换协议第116-122页
     ·基于双线性配对的密钥树第116-118页
     ·协议描述第118-120页
     ·安全分析第120-121页
     ·效率分析第121-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23-127页
   ·总结第123页
   ·创新点第123-124页
   ·研究展望第124-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第138-139页
作者简历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厚板高精度厚度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指纹图像处理与匹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