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构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24页 |
·农业保险概述 | 第12-17页 |
·农业保险的概念和分类 | 第12页 |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业保险的政策性 | 第12-17页 |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17-21页 |
·20 世纪50 年代农业保险的兴起与停滞 | 第17-18页 |
·恢复试办期(1982——1993 年) | 第18-19页 |
·持续萎缩期(1994——2003 年) | 第19页 |
·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高潮(2004 年至今) | 第19-21页 |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经济学角度的市场失灵 | 第21页 |
·制度角度的“六大缺失” | 第21-24页 |
2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做法及政策支持 | 第24-31页 |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做法 | 第24-27页 |
·美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做法 | 第24-25页 |
·法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做法 | 第25页 |
·日本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做法 | 第25-26页 |
·菲律宾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做法 | 第26-27页 |
·国外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 | 第27-28页 |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1页 |
3 我国若干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及启示 | 第31-43页 |
·上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及启示 | 第31-33页 |
·上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 | 第31页 |
·上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启示 | 第31-33页 |
·黑龙江垦区阳光相互制农业保险实践及启示 | 第33-35页 |
·黑龙江垦区阳光相互制农业保险实践 | 第33-34页 |
·黑龙江垦区阳光相互制农业保险启示 | 第34-35页 |
·吉林安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及启示 | 第35-38页 |
·吉林安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 | 第35-36页 |
·吉林安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启示 | 第36-38页 |
·新疆建设兵团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及启示 | 第38-40页 |
·新疆建设兵团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践 | 第38-39页 |
·新疆建设兵团政策性农业保险启示 | 第39-40页 |
·法国安盟在四川的农业保险实践及启示 | 第40-41页 |
·法国安盟在四川的农业保险实践 | 第40-41页 |
·法国安盟在四川的农业保险的启示 | 第41页 |
·上述地区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做法 | 第41-43页 |
·地方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策推动 | 第41-42页 |
·地方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 | 第42页 |
·地方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 | 第42-43页 |
4 构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对策 | 第43-53页 |
·尽快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 | 第43-45页 |
·立法原则 | 第43-44页 |
·立法建议 | 第44-45页 |
·建立农业风险管理局 | 第45页 |
·性质与经营宗旨 | 第45页 |
·资金来源与组织机构 | 第45页 |
·农业风险管理总局的职责范围 | 第45页 |
·农业风险管理分局的职责范围 | 第45页 |
·审计制度 | 第45页 |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 第45-50页 |
·政府主办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模式 | 第46-47页 |
·相互制的农业保险公司模式 | 第47-48页 |
·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模式 | 第48-49页 |
·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的模式 | 第49页 |
·引进外国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 | 第49-50页 |
·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与政策支持 | 第50-51页 |
·加强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 | 第50-51页 |
·加强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 第51页 |
·建立农业风险管理基金 | 第51-53页 |
5 构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配套措施 | 第53-56页 |
·大力宣传农业保险知识、提高农户投保意识 | 第53页 |
·加强培养农业保险专业人才 | 第53-54页 |
·建立与国家支农政策相关联的机制 | 第54页 |
·加强对农业保险的信贷支持 | 第54-55页 |
·农业保险机构自身要争取多方面支持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