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中西方历史上的“舆论监督” | 第9-18页 |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舆论监督”和权力制衡机制 | 第9-12页 |
(一) 中国古代民间舆情的表达 | 第9-10页 |
(二) 中国古代官方的自我监督机制 | 第10-12页 |
二、西方舆论监督的核心价值及其启示 | 第12-14页 |
(一) 西方“第四权力”的由来 | 第12-13页 |
(二) 法律保障是西方舆论监督的核心价值 | 第13-14页 |
三、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舆论监督 | 第14-18页 |
(一) 宗法—专制社会系统下的中国文化 | 第14-16页 |
(二) 城邦—契约社会系统下的西方文化 | 第16-17页 |
(三)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舆论监督的影响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8-29页 |
一、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一) 舆论监督的力度有所增强 | 第18-19页 |
(二) 网络媒体成为舆论监督新生力量 | 第19-20页 |
(三) 舆论监督的现状与公众期待值之间仍有距离 | 第20-21页 |
二、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一) 体制瓶颈——同级媒体不能监督同级党委 | 第21-25页 |
(二) 机制瓶颈——地方本位主义障碍 | 第25-27页 |
(三) 法制瓶颈——舆论监督权缺少法律保障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舆论监督的对策 | 第29-39页 |
一、在现有的“党管宣传”的体制下舆论监督仍可大有作为 | 第29-32页 |
(一) 执政党对舆论监督的大力支持 | 第29-30页 |
(二) 加强党内民主是顺利开展舆论监督的前提 | 第30-31页 |
(三) 全国人大、政协对舆论监督的重视 | 第31-32页 |
二、破解官商合谋的利益格局,建立媒体联动的运行机制 | 第32-35页 |
(一) 加强上级媒体对下级党政机关及官员的监督 | 第32页 |
(二) 鼓励跨地区监督,消除官商利益合谋现象 | 第32-33页 |
(三) 建立媒体联动的运行机制 | 第33-34页 |
(四) 加强引导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力量 | 第34-35页 |
三、制订《新闻法》或《舆论监督法》,使舆论监督法制化、可操作化 | 第35-39页 |
(一) 舆论监督制度化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具体表现 | 第35-36页 |
(二) 建立以《舆论监督法》为核心,“信息公开制度”为支撑的法律体系 | 第36-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