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产品检验及分析鉴定论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连翘有效成分分析与产地鉴别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近红外光谱简介第9-11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简史第9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第9-11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尚存在的问题第11页
   ·近红外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近红外光谱在药材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第12-13页
   ·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3-16页
     ·连翘的药理作用第13-14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及方法第16-27页
   ·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分析原理第16-21页
     ·分子红外辐射的条件第16-17页
     ·有机化合物的近红外光谱特征第17页
     ·近红外定量分析基础第17-18页
     ·漫反射分析原理第18-20页
     ·使用漫反射吸光度做多组分样品分析第20-21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方法第21-22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第22-27页
     ·数据预处理方法第23-25页
     ·定性分析方法第25-26页
     ·定量分析方法第26-27页
第3章 连翘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第27-36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7页
   ·数据的收集第27-30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数据收集的要求第27-28页
     ·连翘样品的制备和保存第28页
     ·连翘的光谱测定第28-30页
   ·连翘的化学分析第30-33页
     ·色谱条件及检测方法第30-31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1页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1-32页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2页
     ·精密度试验第32页
     ·稳定性试验第32页
     ·重复性试验第32页
     ·检测结果第32-33页
   ·校正模型的建立第33-34页
   ·校正模型的检验第34-35页
   ·数学模型性能的评价标准第35-36页
第4章 连翘产地的快速鉴别第36-42页
   ·实验设计第36页
   ·SIMCA 法第36-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波长范围的选择第37页
     ·数据的预处理第37-38页
     ·模型的建立第38页
     ·主成份数的确定第38页
     ·结果分析第38-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5章 小波变换结合偏最小二乘法预测连翘苷含量第42-55页
   ·实验设计第42页
   ·建模方法第42-43页
   ·小波变换过程第43-45页
   ·WT-PLS 算法第45页
   ·实验数据的前期处理第45-48页
     ·平滑和导数处理第46-47页
     ·小波变换第47-48页
   ·最佳主成份数的选择第48-50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0页
   ·不同预处理方法结果比较第50-52页
   ·小结第52-53页
   ·讨论第53-55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55-57页
   ·总结第55页
   ·讨论第55-56页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锑类化合物在聚氨酯RIM弹性体中的应用
下一篇: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