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概述 | 第12页 |
·茉莉花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茉莉花的形态学研究 | 第12-13页 |
·栽培历史 | 第12-13页 |
·形态特征 | 第13页 |
·根 | 第13页 |
·茎 | 第13页 |
·叶 | 第13页 |
·花 | 第13页 |
·果 | 第13页 |
·茉莉花胚胎学研究 | 第13-14页 |
·茉莉花多样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概述 | 第15-16页 |
·分子标记的定义 | 第15页 |
·分子标记的发展 | 第15页 |
·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5-16页 |
·ISSR分子标记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17页 |
·ISSR分子标记的原理 | 第16页 |
·ISSR分子标记的特点 | 第16-17页 |
·ISSR分子标记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 第17-19页 |
·品种纯度鉴定 | 第17-18页 |
·遗传多样性 | 第18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8页 |
·基因定位 | 第18-19页 |
·展望 | 第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21页 |
·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28页 |
·茉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及浓度调整 | 第23-24页 |
·电泳分析 | 第23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 | 第23页 |
·模板的纯化与浓度调整 | 第23页 |
·ISSR—PCR检测 | 第23-24页 |
·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4-26页 |
·引物浓度的分析 | 第25页 |
·TaqDNA酶(配套Buffer中已含适量Mg2+) | 第25-26页 |
·dNTP浓度 | 第26页 |
·buffer浓度 | 第26页 |
·退火温度 | 第26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26-27页 |
·引物来源 | 第26-27页 |
·ISSR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 第27页 |
·数据统计和分析 | 第27-28页 |
·反应条带观察及统计 | 第27页 |
·聚类分析 | 第27页 |
·多态性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茉莉花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 | 第28-30页 |
·三种方法提取茉莉花基因组DNA的结果比较 | 第28页 |
·三种方法提取茉莉花基因组DNA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比较 | 第28-30页 |
·茉莉花ISSR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30-34页 |
·DNA模板浓度对ISSR—PCR的影响 | 第30页 |
·引物浓度对ISSR扩增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Taq DNA聚合酶浓度对ISSR扩增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dNTP浓度对ISSR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buffer浓度对ISSR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退火温度对ISSR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ISSR引物的筛选及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茉莉花基因组DNA多样性分析ISSR—PCR扩增结果 | 第35-36页 |
·茉莉花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 第36-47页 |
·多态性位点分析 | 第36-39页 |
·居群间的分析 | 第39-46页 |
·茉莉花品种的区分 | 第46-47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7-51页 |
·讨论 | 第47-49页 |
·影响DNA质量的因素 | 第47-48页 |
·茉莉花ISSR—PCR体系的探索 | 第48页 |
·茉莉花的遗传多样性 | 第48-49页 |
·ISSR技术在茉莉花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第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