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温敏性丙烯腈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7页
   ·温敏性聚合物LCST的检测方法第10-11页
     ·紫外—可见光谱法第10页
     ·示差扫描量热法第10页
     ·光散射法第10-11页
     ·接触角法第11页
   ·温敏性聚合物PNIPAAm的应用第11-12页
     ·药物控释第11页
     ·酶的固定化第11页
     ·分离和纯化第11-12页
   ·NIPAAm共聚物的特点及其应用第12-13页
   ·PNIPAAm及其共聚物的合成方法第13-17页
     ·自由基聚合第13页
     ·活性自由基聚合第13-16页
       ·ATRP第13-14页
       ·RAFT第14-16页
     ·表面接枝聚合第16-17页
       ·大分子固定法第16页
       ·等离子体引发第16-17页
       ·光引发第17页
       ·电子束辐照引发第17页
   ·共聚物的结构对LCST的影响第17-21页
     ·共聚物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第17-19页
     ·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第19-21页
       ·嵌段共聚物第19-20页
       ·接枝共聚物第20页
       ·互穿网络结构第20-21页
       ·梳状共聚物第21页
   ·静电纺丝法制备PAN纳米纤维膜第21-24页
     ·静电纺丝装置及其原理第22页
     ·静电纺丝纤维的形态结构控制第22-23页
     ·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第23-24页
       ·纳米增强复合材料第24页
       ·过滤应用第24页
       ·生物医学应用第24页
       ·催化/传感器应用第24页
       ·服装纺织应用第24页
   ·课题提出第24-25页
   ·课题研究方案第25-27页
     ·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5页
     ·共聚物致密膜表面性能研究第25页
     ·聚合物静电纺丝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25-27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7-34页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7-29页
     ·实验原材料及其预处理第27-29页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9页
   ·丙烯腈/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第29-30页
     ·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enzyl Dithiobenzoate,BDB)的合成及纯化第29-30页
     ·丙烯腈大分子链转移剂的合成第30页
     ·丙烯腈/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30页
   ·丙烯腈/N-异丙基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表征第30-31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第30页
     ·特性粘数第30-31页
     ·核磁共振氢谱第31页
     ·凝胶渗透色谱测试(GPC)第31页
   ·共聚物旋涂膜的制备第31页
   ·共聚物静电纺丝膜的制备第31-32页
   ·丙烯腈∥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膜材料的表征及温敏性评价第32-34页
     ·光学显微镜第32页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第32页
     ·水接触角测定(WCA)第32页
     ·旋涂膜表面的罗丹明标记BSA吸附第32-33页
       ·缓冲溶液的配制第32页
       ·BSA吸附第32-33页
     ·荧光显微镜第33-34页
第三章 丙烯腈/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第34-43页
   ·链转移剂二硫代苯甲酸苄酯的合成与表征第34页
     ·~1H NMR第34页
   ·PAN大分子链转移剂的合成和表征第34-37页
     ·PAN大分子链转移剂的合成第34-36页
       ·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4-35页
       ·链转移剂比例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5页
       ·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35-36页
     ·NMR表征PAN结构与组成第36-37页
     ·GPC表征PAN分子量及其分布第37页
   ·P(AN-b-NIPAAm)的合成及表征第37-42页
     ·共聚物的合成第37-38页
     ·共聚物的表征第38-42页
       ·FT-IR第38-39页
       ·~1H NMR第39-40页
       ·GPC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丙烯腈/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致密膜表面性能研究第43-50页
   ·旋涂膜的接触角测试第43-46页
     ·不同温度下的接触角随时间变化曲线第43-45页
     ·接触角随温度变化曲线第45-46页
   ·旋涂膜的BSA吸附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丙烯腈/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电纺膜的制备与性能第50-59页
   ·聚丙烯腈及共聚物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第50页
   ·电纺纤维形态结构与纺丝条件的关系第50-54页
     ·纺丝液浓度对纤维形态的影响第50-51页
     ·纺丝电压对纤维形态的影响第51页
     ·纺丝液流速对纤维形态的影响第51-53页
     ·接收板距离对纤维形态的影响第53-54页
   ·共聚物电纺膜表面接触角第54-55页
     ·不同温度下的接触角随时间变化曲线第54-55页
     ·不同电纺膜表面接触角随温度变化曲线第55页
   ·BSA吸附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第59-60页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环氧化物均聚及其与二硫化碳共聚的研究
下一篇:稀土催化可控开环聚合制备两亲嵌段共聚物